将绿色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2024.07.02 中国矿业报   

  ——广州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路径

  ◎  冯建奎

  6月的广州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荷花飘香。泛舟湿地荷塘,美景令人沉醉不归。可谁曾想到,十余年前,该公园的核心景区水域还是一个废弃的石灰窑矿坑,周边是花都水泥生产集散地,灰尘漫天、环境污染严重。

  广州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21年7月被自然资源部批准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来,广州市先行先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路径,已取得了一系列试点成果。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

  广州市花都区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志诚介绍,花都湖原名新街河公园,2012年被列为广州市重点工程之一,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附近污染企业陆续关闭,矿坑被改造为湿地湖泊。改造后的花都湖总面积240.6公顷,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其中湿地面积为137.1公顷,湿地率为56.9%,既带来了调蓄雨洪、抗旱排涝的环境效益,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花都湖环境的改善,使得周边土地价值大幅提升,近十年片区土地出让总值达200亿元左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外,广州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还依托湿地资源,打造了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湿地保护的可持续性注入动力。

  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道的和营天下田园生态旅游景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日,笔者来到和营天下田园生态旅游景区,在景区门口,看到来自广州市新塘三中初二年级的近300名学生正走下大巴车开展集体研学活动。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西和村、光联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公司打造集特色农业、亲子研学、露营、森林康养等产业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每天接待游客约2000人,门票为38元/人,仅门票一项日收入就将近8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广州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良性互动格局已初步形成,成功案例遍地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从化区鸭洞河碧道建设与从化生态设计小镇有机结合,带动了塘尾村等周边村庄100多名村民在小镇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吸引返乡创业青年1000余人,带动村民增加收入约2亿元。

  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价值

  近年来,广州市依托白云山天然地理环境,深入发掘白云山高质量旅游资源,增值自然资本,催生绿色经济。积极探索新运营模式,通过引进专业机构、多方合作等方式,开展研学、科普、宣教、户外体育等活动,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组织举办“听见花开 绿满云山”等主题活动,参与人数约581万人,收入约2880万元。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发展碧道经济,形成多元化“碧道+”产业群落,包括碧道+文化创意、碧道+生态保育、碧道+智慧服务等,鼓励、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绿色水经济活动,串联带动全市4类85片产业园区,挖掘3类48片碧道沿线价值地区,构建373公里水上运动产业带,促成一江两岸发展新格局。例如:把从化区流溪河碧道打造成“温泉旅游道”,带动了沿线温泉酒店投资升级改造,擦亮了从化区“国际温泉旅游名城”的招牌;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投入844.53万元建设瑞岭盆景特色小镇项目,利用升级改造的电商产业园举办花都区赤坭镇数字农业直播节,共开展直播推广与直播带货活动100多场,线上参与人数超100万、线下参与活动人数超10万,促成交易额达2亿元。

  “生态包袱”向“美丽资源”转变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石场项目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治理,通过引入广东省森海投资控股集团的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废弃采石坑综合修复利用。该项目将矿山生态资源和白水寨周边旅游优化整合,实现周边生态价值最大化。该项目通过全面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提升矿山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效率,构建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新模式。

  同时,广州市基于灾害与风险、生态系统与景观风貌评价,编制了《森林海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规划方案》。项目一期工程投资约7000万元,通过土洞回填土、护坡护岸、滑板基础、岸边绿化等施工措施,共完成14项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其中,1号矿湖完成湖岸整治1300米,湖面整治约200亩,周边土地整治约500亩;在周边已供170.9亩建设用地,建成了约5万平方米的森林海度假酒店,并通过构建 “灾害源头治理,生态风险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产业化开发”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在原来旧矿坑形成的矿湖基础上,建成派潭镇森林海嬉水乐园。该项目引进主题游乐、康养休闲、农业体验等产业,打造由乡村体验工坊和农业休闲乐园构成的森林谷农事研学园,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保证了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提供13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带动增城区本地劳动力就业600多人,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矿山生态修复产业链条富民惠民。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广州市构建了生态碳汇等生态权益产品市场化交易体系,搭建全新的碳汇交易体系和生态价值转化载体,助推生态碳汇项目实践落地。在全国首创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并于 2023 年 6 月正式上线。该平台集生态产品登记和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信息披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宣传推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融资对接等功能于一体, 提供以生态系统碳汇产品为代表开发、备案、登记、流转、注销、信息披露、宣传推广、融资对接等全流程交易服务。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