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植物界的“红色传奇”

2024.07.05 中国矿业报   

  ——读《绿植中的红色故事》有感

  ◎  刘学正

  植物是人类生存的能量来源和生态摇篮,双方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而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辉煌历程,一些草木花卉作为“有生命的革命文物”,也给一个个意义重大的历史片段留下了珍贵见证。科普图书《绿植中的红色故事》即以此切入,通过讲述红薯、樟树、吊兰、葫芦等31种植物与红色历史有关的传奇经历,巧妙地将绿色生态文化与红色历史教育相融合,依托附着于植物身上的生动故事,诠释出深刻、炽热的红色精神内涵。文字轻松有趣,配图细腻鲜活,让历史细节在还原中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规”的诞生,与红薯有何渊源?1927年,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发,途经一片红薯地时,部分又累又饿的战士冲过去拔出红薯,胡乱擦擦就大口吃起来。毛泽东急忙赶过来制止。他知道,老百姓对那些烧杀抢掠的旧军队历来是既害怕又痛恨,要想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就一定要取信于民。几天后,毛泽东郑重宣布了“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这是人民军队与老百姓的第一个约定,也是彼此间信任与团结的起点。两年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三条纪律”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盆吊兰,曾是称职的“情报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特科,这是一项风险巨大的工作,尤其是遇到突发状况时,怎样才能通过一种特殊且不起眼的方法传递危险信号?周恩来坐在办公桌前冥思苦想,右手下意识地抚摸桌上的吊兰,在触及吊兰光滑叶片的瞬间,他灵光一现:用吊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将它搬到窗外晒太阳,看起来是再平常不过了。于是,周恩来提出要求,凡中共机关驻地或是主要领导人的住所都要养上一盆植物,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立刻把花盆放到窗外,以便警示不知情的同志,避免更大损失。

  渡黄河,除了船只,还能依靠葫芦?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地下党在黄河两岸的交通线被切断,由于用船渡河目标太大,战士们就背着葫芦,在夜幕的掩护下,穿越敌人设在黄河两岸的封锁线,保证了情报的安全传递。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英勇的水上葫芦队成员一次又一次地泅渡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到黄河南岸侦探敌情。抗日战争后期,深夜渡河的葫芦队成员成功抓获了地方反动武装头目,保护了支持革命的百姓们,也确保了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就这样葫芦帮助战士们化身“情报员”“侦察兵”“锄奸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外,该书还呈现了“擒获”炸弹的老樟树,“照亮”前路的灯芯草,“捡”来的革命大米饭……作为一部写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书中所录植物除了“红色故事”,还分别附有讲述其前生今世的“科普漫谈”,从古人笔下觅得新意的“诗词选摘”,以及提出开放式问题的“知识拓展”,并配套数字化课程资源。这种把自然科普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让“红色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

  绿色植物,生机蓬勃;红色传奇,涤荡人心。纵使岁月更替,草木依旧生生不息,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们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中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刘学正,山东省阳谷县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中国周刊》等媒体,出版有个人散文集。)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