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4.07.15 中国矿业报   

  ◎  陈  涛

  随着地矿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地矿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地矿院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双方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体重要的现实意义。找准地矿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当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教融合双方尚存在“融而不合”“合而不深”问题。产教融合涉及地矿院校、企业等多个主体,客观上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发挥平台建设的协调、指导和评价作用,将人员技术、设备、信息等要素合理组织起来。目前的产教融合之所以不够深入,根本原因就在于产学双方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特别是企业生产资源的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建立促进校企之间相互融通的开放性产教融合联盟,必须在系统观念指导下完成顶层设计。

  二是人才培养和协同管理上尚存在质与量不均衡问题。地矿院校对接企业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多,但依托政府、学校等部门实践教学资源规模化、提升实践基地稳定度等方面能力还不够。校外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基地建设“影子化”、教学组织“松散化”、学生能力培养“碎片化”等现象,尤其是校企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全方位对接和全程化互动,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实习任务甚至以“放羊”形式应付实践过程,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不足,实践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是企校双方存在营利与育人协同关系的内在矛盾。维持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让融入的企业能获得利润,企业营利目的与地矿院校育人科研需求存在根本性内在矛盾,因此利益出发点的“错位”会影响产教融合的质量。地矿院校与企业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责任,以抵抗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同时,应进一步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能和水准,共同以围绕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发展为目标,实现产教双方的“共创共赢”。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擦亮育人政治底色。地矿院校的职能是按照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系统的教育服务。企业的职能是提供人才培养的服务支持和人才培养成果的转化渠道。地矿院校要探索组建区域党建服务联盟,深入探讨校企联学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产学研融合的交流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将党建互促互进的优势,转化为项目合作发展优势,转化为服务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地矿院校要善于依托特色优势学科,与企业开展产教协同育人联盟,拓宽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建立一批校企联合育人联盟基地。地矿院校要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调研,推动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是强化实训锻炼,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地矿院校要以生产与科研的结合为突破口,以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建立一支由校企共同组成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首先校企要加强合作,双方互派优秀青年师生和优秀青年员工,到对方挂职工作,构建校企联合攻关和研究生实践桥梁,促进校企的产学研合作。地矿院校要掌握企业最新发展,及时改进教学;鼓励专业教师为企业技术革新,完善管理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加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是地矿院校要推进“引企入教”,聘请拥有高级职称和丰富实践技能的技术人才,到地矿院校兼职,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贯穿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再次是地矿院校要充分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邀请企业骨干担任学生相关项目课题导师、创新创意创业大赛评委,以创新创业实践驱动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最后是地矿院校要积极引入、利用企业及社会资源,共同构建专业课平台、实践实训平台、素质教育平台等。

  三是注重双向赋能,构建融合发展生态。产教融合,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实践教学过程是校与企、教与学、知与行密切互动的过程,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推进学生“从做中学”。“做”要以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的重点应该是要以增强职业适应能力为核心。产教融合必须坚持以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方向,将企业课题引入科创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中设立企业课题。地矿院校要主动与企业签署协议,鼓励企业设立各种奖学金,用于就业育人项目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优秀学生评选表彰及举办相关专业竞赛。地矿院校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家等广泛开展调研、访企拓岗等活动,就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等与企业深入交流,精准对接企业招聘需求,通过订单式培养、创业指导服务等方式,联合共建就业实践实习基地、人才工作站等,建立企业发展人才“储备库”。同时,地矿院校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企业实训,将学生送到合作企业,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培训学生。

  四是筑造联建品牌,打造社会服务标杆。地矿院校应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组织模式,形成校企双方“共建培养平台、共商教学计划、共组指导队伍、共管实践过程、共推教学质量”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地矿院校和企业要共同实施育人联盟计划,培育和产出一批可持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品牌、社会服务品牌和校企文化品牌。地矿院校要努力推动形成“学校为企业助力、企业回馈教育事业、协同提升育人质量”的良性互动,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地矿院校要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以创新创业实践驱动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推动实现就业指导“精准化”,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总体上讲,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地矿院校要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主动“开门”办学,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人才培养的倍增效应,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体现地矿院校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