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中国矿业报
◎ 黎 杏
往事如烟,流年似水。伴随着井塔映照下的日出日落,矿山的岁月静谧而悠然。每一块矿石的开采都仿佛带着时间的印记,在寂静中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随着矿车的前行、皮带的飞驰,那些曾经的艰辛与辉煌,都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脉络,化作一道道矿山人深入骨髓的温暖记忆。
“亮”与“不亮”
正值高考季,与同事闲话学子们求学的艰辛,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我小时候求学的趣事。
那时在企业办社会的大背景下,矿山幼儿园以及矿山子弟小学、中学蓬勃发展,程潮矿子弟小学、中学最兴盛时,在校生有2000余人。这里不仅有当时远超地方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有过得硬、叫得响的师资,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鄂州市考上清华大学的第一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矿山子弟。
上世纪90年代初,矿山并非24小时灯火通明。那时,地方供电能力有限,为了保矿山生产用电,生活区会时不时地限电、停电。停电对大人来说是今天能不能正常生产、冰箱里饭菜会不会坏掉的烦恼,对孩子们来说却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小惊喜。如果晚自习时停电,两千多人的教学楼里会同时爆发出响彻夜空的欢呼,然后每个班级的前后门大大地敞开,同学们都会像长了翅膀一样欢快地冲出去。那场景,现在回想起,嘴角都会溢出笑。
随着时代的变迁,矿山的条件越来越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实现了矿山生产、生活24小时供电。除了偶尔的地方限电或电路检修,基本上不会停电,手电筒、蜡烛这些曾经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也成为了历史。在生产区,从普通白炽灯到LED灯,再到太阳能照明,矿山的夜从繁星点点到流光溢彩,电力的充足也让矿山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智慧矿山建设的深入推进,人走灯灭的智慧照明在矿区已司空见惯,“黑灯工厂”也被各家矿山提上重要日程。
从“亮”到“不亮”,到“想亮就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矿山也变得更“亮”、更“美”、更“智能”。
“摇一摇”天线和5G网络
求学时的趣事,除了“停电”,还有“看电视”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在矿山家庭已基本普及,“摇天线”也成为“矿二代”的集体记忆。
那时家里有电视机的都要在屋外竖一个天线,遇到电视接收信号不好时,就要派一个“专人”去“摇一摇”天线——对对角度、变变方向,但是就这人工版的“手摇天线”上阵,有时也只能盯着电视“雪花”望而兴叹。
后来,矿里有了闭路电视,信号就变得稳定多了,《射雕英雄传》《圣斗士星矢》等热播剧和动画片也丰富了矿山人的悠闲时光。矿电视台每周还会专门播放一期矿新闻,成为矿山职工和家属了解企业大事的重要载体。
现在,随着智慧矿山、数字矿山的建设,传统矿山已进入5G时代。在井下,无人驾驶机车欢快飞驰、无人泵房高效运行,一键溜破和远程放矿改变了矿山60多年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地面,一个个管控中心仿佛矿山的“智能大脑”,鼠标轻点下,一道道数字指令发出,筛分点检机器人、无人造球系统、球磨专家系统、无人值守开关变电所等智能系统高效运转……
聚焦智慧制造,打造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
“回流”的“矿三代”
曾经,矿山在父辈们眼中是艰苦的代名词,父母以子女“走出去”为荣,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成为父辈们为子女择业的首选。但近年来我欣喜地发现,这种情况正悄然改变,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矿三代”正逐渐回流。
记得2022年,我陪着中国宝武融媒体中心记者到矿山采风,大冶矿一个“矿二代”的讲述让记者团印象深刻。“矿二代”小刘是一名溜破系统操作工,他的父亲是大冶矿的退休职工,当初得知儿子要进矿工作,老人家就是不答应,怎么也不想苦了孩子,这也成为了老人的“心结”。直到大冶矿举办“公司开放日”,儿子把他带进自己岗位所在的管控中心,看到宽敞明亮、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操作现场,看着职工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老人家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喜笑颜开。小刘介绍,他不仅要一个人操作溜破系统,还管着水泵房、主风机等设备,都是在地面上一键搞定。小刘更是用九个字总结了自己的职业感受,“更安全、更高效、更健康”。
正是由于近年来矿山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有志青年加盟。这两年,在宝武资源的大力支持下,武钢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武工职院制定“双元制”联合培养订单班,为公司培养操检维调技能人才。同时,一些知名高等院校毕业的“矿三代”,也选择回到矿山,成为“五星矿山”建设的后备力量。
世间万物流转,唯有变化永恒。矿山今昔的对比只是管中窥豹,但可以肯定的是,武钢资源的矿山正变得越来越好,下一个百年经典将由我们来创造。
(作者单位:武钢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