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蓝工艺的神秘世界

2024.08.01 中国矿业报   

  神秘繁复的烧蓝银饰、美轮美奂的古法烧蓝金,都在中华首饰长河中熠熠生辉,究竟是什么赋予它们斑斓色彩?烧蓝与低温珐琅又有何区别?让我们一起走进烧蓝工艺的神秘世界。

  烧蓝,又称烧银蓝、银珐琅,是清末及民国初期流行的一种珐琅工艺,是在景泰蓝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它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放入炉温约为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使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最后冷却固着于胎体上的一种传统首饰工艺。其初次烧结成的色釉会低于铜丝高度,为了达到一定的厚度和饱满的效果,需要再次填充色釉并烧结,连续四五次,直至将其填至与掐丝纹相平。

  烧蓝工艺不是一种独立的工种,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种以点缀、装饰、增加色彩美出现在首饰行业中。在烧之前需经过制胎、酸处理与霉洗、点涂釉料和烘干水分4个部分,然后再将胎体放入珐琅炉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首饰的大小、厚薄及釉料的种类决定。烧完取出后不能立刻放到低温环境下,否则会由于温差变化过大而导致釉面断裂。

  在清末时期,匠人们很难准确把握烧蓝的温度,只能凭借自身的感觉进行烧制,因此清代烧蓝少有精美的代表作。而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烧蓝工艺品几乎没有任何焊点,直接用 3D 打印或浇铸出胎体,能够准确控制烧制温度并烧出不同状态的釉料肌理。未来,烧蓝工艺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关注,颜色更丰富、设计更特别的烧蓝首饰会给世人带来惊喜。

  烧蓝烧制的釉料主材料为多种天然无机矿物质和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研磨后,制成粉末,成为釉料。这类矿物属于天然矿物,本身对人体无害。烧蓝温度需在800摄氏度左右,可以反复叠烧,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因反复叠烧时的温度接近黄金熔点,极易发生变形甚至损坏,成品率低。

  低温珐琅关键材料为有机物树脂,主要以硝化纤维为主,加配丙酮等化学溶剂制成。低温珐琅的温度在200摄氏度以下,一般以单色为主,不能叠烧,使用滴胶管滴胶一次成型;成品率高,可大批量制作生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供稿)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