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出海腾云起

2024.08.05 中国矿业报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中心海域砂矿项目钻探团队

  ◎  李习文 郭润

  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东奥镇附近有这样一群人,尽管他们皮肤晒得黝黑,但他们依然每天或顶着烈日高温或冒着风雨埋头苦干,他们就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海域砂矿项目钻探团队。

  钻探团队新老携手,苦寻矿藏;遇到钻机故障、管内涌砂等难题,团队成员苦研新技术、请教行业“大咖”,攻坚克难。最终,他们如期完成了潮间带砂钻施工,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为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海南东部滨海地区部署了战略资源找矿项目。在收到海域砂矿项目出队通知后,海口中心工程勘查室立即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一支10人的技术支撑团队,赴万宁市开展钻探工作。

  此次海域砂矿项目施工区主要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东奥镇附近潮间带滩涂区,处于生态红线范围,为了减少对沙滩的破坏,项目组不仅采用轻型绿色勘查钻机施工,而且物资和机台搬运都是采取人工肩挑手扛。

  “此次钻探任务并不轻松,主要是施工环境很有挑战性。”王付伟机长说。王付伟是团队里最年长的,拥有35年钻探工作经验,带队完成钻探施工任务累计进尺6万余米,成功处置井故、机故200多起。本次作业主要是针对砂层取样,孔内极不稳定,取芯难度大。在王机长的带领下,钻探团队边学边干,边干边研讨,施工工艺逐步熟练,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不到20天,团队就完成了10余孔的钻探施工任务。

  “王机长是我们的主心骨,更是队内的技术大拿。”队员刘强说。施工期间,受海边潮湿、盐度大的影响,钻机时常出现故障,王付伟总是带头顶着烈日维修设备。钻孔因海水压力大、砂层松散,总是发生塌孔、孔底涌砂等问题,每次遇到问题,王付伟总是沉着应对,先思考分析问题原因,再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处理方式,先后处理井故机故6次,保证了野外施工完成。

  王付伟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时间不多了,要保证进度。”正是因为有了王付伟这个榜样,整个项目团队凝聚了更强的战斗力,为项目的完成奠定了人才、技术基础。

  组装钻机

  从“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

  对于长期在野外作业的钻探团队而言,“艰苦”二字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不过,2023年刚从大学毕业的00后小伙王傲然适应起来并不容易。

  笔者和王傲然谈起这个项目,他多有感叹。王傲然是北方人,从北方来到祖国最南边的省份,不仅海南的炎热、潮湿等环境因素让他不适应,项目的作业强度也让这位年轻的成员一时吃不消,忍不住地打瞌睡。王付伟每次看到在野外打瞌睡的王傲然,都不忍心叫醒他。但是,要强的王傲然不甘拖团队的后腿,为了克服“瞌睡”,每天作业完毕后,他“抓紧”时间休息,尽可能地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在施工期间,他通过不停地“动”来解乏,自己负责的钻探编录等技术工作干完了,就去帮其他团队成员完成当日的工作。“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小王都习惯性地在机台附近转一转,仔细检查设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哪怕他盯了一整天机器,早已熬成了‘熊猫眼’,也是一丝不苟。”王付伟作为机长兼师傅,很满意徒弟的改变。

  更让王付伟感到欣慰的是,是王傲然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钻探设备零部件多,钻进工序繁杂。王傲然不仅每天认真总结遇到的新问题、新难点,还一有机会就向前辈们请教。施工休息期间,也总会听到王傲然追着机长、班长问:泥浆的作用是什么,孔壁坍塌为什么不用泥浆……没几天,王傲然就把设备部件熟记于心,并对施工工序了然于胸,很快他就被大家公认为项目团队里的“老技术员”。在一次钻进过程中,地层涌砂严重,基本没有进尺。王傲然向王付伟提出想方设法将套管先往下进尺,超出现有孔深多一些,每次取芯少一点,保证套管始终能够护住孔壁的建议。王付伟听取这个建议,认真分析后觉得可以一试。最终,按照王傲然的建议,此次进尺问题彻底解决了。

  “王傲然现在已经是团队里不可或缺的技术能手了。他在工作之余,还主动承担了项目的拍摄、剪辑和采编等宣传工作,他用镜头记录大家携手奋斗的一个个瞬间。”团队钻探负责人李习文欣慰地说。

  在项目施工期间,王傲然足足瘦了20多斤,从曾经的小胖子历练成精壮小伙。

  “钻探工作确实很辛苦,但看到身边的同事,特别是王机长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我深刻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王傲然坚定地说。

  注重能力建设 支撑找矿突破

  此次海域砂矿项目除了条件艰苦,技术的提升与突破让整个团队更加苦恼。钻探团队以往主要从事陆域钻探工作,但本次施工主要是砂钻,面对新领域、新技术工艺,团队需要克服诸多难题。

  经过多次内部的技术研讨,团队初步确定采取跟管钻进、半封闭式震荡取芯的工艺进行施工。“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棘手难题,施工过程中出现套管难跟进,回次取芯少,管内涌砂等情况,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甚至进尺四五米就停滞不前了。”团队钻探负责人李习文说。

  为了解决问题,李习文与队友一起,经过各种尝试,取芯效率有所改善,但套管跟进难的问题迟迟难以得到彻底解决,项目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成果。

  在得知海南省地质局原总工程师余兴邦曾在附近区域指导砂钻施工后,李习文立马联系上了余兴邦总工,并邀请他至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余兴邦针对施工问题,给出了确切的解决方案,并手把手地教团队成员施工,直到团队掌握了完善的砂钻技术工艺为止。

  目前,项目团队已完成潮间带砂钻施工任务。为保障此后的技术难题可以有效解决,团队还组建了远程技术支撑指导后援团,采取长期外聘、临时咨询等形式,邀请海南省地质局及其他涉海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术员、地方施工队的机长进行帮扶指导。同时,团队以微信群为载体建立了研讨技术群,遇到问题就提出讨论,保证了问题能在线上及时有效解决。针对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技术团队还采取远程会议的方式咨询专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则邀请专家前来现场授课,为此后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万宁的海边,时常有欢笑声伴着机器的轰鸣声传出……艰苦的作业环境,锻造出南海之滨这支技术团队坚韧、团结、奉献、乐观的精神,而此时黝黑的肌肤则是他们的奋斗底色。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