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用心打造文化育人新模式

2024.08.06 中国矿业报   

  ◎  李树华 苏丽敏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不但有利于学术知识的传承,而且对于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据了解,河南理工大学冒建华教授主持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理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致力于理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在理工科院校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类的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有助于理工科专业的老师自觉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教育部特聘教授李运富评价本课题时说。

  该课题组准确把脉当前理工类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五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

  该课程体系明确了理工类院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教什么”和“如何教”的核心问题,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强化正确方向的引导,确立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不同学科特点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创建了分学科、分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与案例库,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专业知识结合,开展针对性教学,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学习的相关内容,又增强了趣味性;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利用雨课堂、慕课、云班课等先进教学平台和手段,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该课题的指导下,冒建华教授主持的“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其主持的“中华文化与传播”获批河南省优质课程。

  学生们参加活动

  “在理工科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呈现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创新性和体系的完备性,有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理工科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丛暤教授说。

  通过实践,该课程体系在河南理工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但为理科生增添“文化范儿”,促使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内铸于心,实现了以文铸“魂”、以文凝“心”、以文塑“形”,而且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该成果还在河南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等多个理工院校进行了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对这些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