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制定能源互联网相关配套政策

2019.12.05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是实施电网和用户的全面感知。


记者 |江帆

“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实施电网和用户的全面感知,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7月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韩君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论坛上表示。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也在会上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首先要感知到用户的存在,同时要在用户和电网之间搭建互动的平台。“它是真正能够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供给革命互动的有效手段。”童光毅说。

他认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将有助于挖掘电力设备和负荷侧资源的潜力,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等。

童光毅表示,国家能源局下一步将加快制定能源互联网相关的配套政策,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会上,中国电科院副院长、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继业报告了关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技术框架与应用布局的研究成果。

根据报告,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架构主要分为五层,即感知终端层、边缘层、网络层、云层和人工智能层。

据王继业介绍,感知终端是首先要部署的层,即通过感知连接万物。感知系统主要包括六大量,即电气量、物理量、环境量、状态量、行为量、空间量。

对于这一层级的部署,主要为了实现在能源互联网当中发输变配用、源网荷储人的状态感知、量值传递、环境监测及行为跟踪,以海量数据驱动业务融合、模式创新和服务的提升。

发输变配用,指的是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源网荷储人,指的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和用户。

目前,现代电力系统在不同环节已实现了一定程度感知系统的应用布局。

但王继业指出,“部署的感知终端大多数是服务于电网自动控制,同时受业务壁垒及网络接入的限制,尚未达到泛在理念下的规模应用”。

他认为,当前的感知终端具体存在六大问题,分别为采集点广度深度不足、数据采集频次不高、连接的泛在和实时性有待提升、抗电磁耐高压设计与取能成瓶颈、边缘计算功能欠缺以及感知终端未实现标准化安全接入。

年初,国家电网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新战略,即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和共享型企业,建设运营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明确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泛在电力物联网,指的是通过现代信息及通信技术,将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人和物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的智慧服务系统。

根据国家电网的阶段部署,未来三年将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攻关期,计划到2021年初步建成,2024年将完全建成。

5月21日,国家电网举行大数据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大数据发布会,该数据中心主要为了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撑。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