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这条底线划得好

2024.08.14 中国矿业报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严守土石料利用政策底线进一步完善矿山生态修复激励措施的通知》,以着力解决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过度采挖、违规销售土石料等问题,确保矿山生态修复规范有序开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的相继发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黄金期。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发力下,一大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得到了有效治理,昔日的“残山剩水”正变成“绿水青山”。

  但是,受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边界不清、对土石料合理利用的政策底线不明、处置土石料实施细则缺失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有的地方则过于“激进”,在矿山生态修复中,为了弥补财政资金不足,过度采挖和违规销售土石料;有的地方甚至打着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的幌子,大行采挖土石料之实,不仅进一步破坏了矿山环境,还严重扰乱了当地的砂石骨料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

  2024年2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某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一些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比较突出,生态修复进展滞后,违法开采问题突出。某县两个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实际未按要求施工,只见开采不见修复,矿山开采面积扩大近1倍。某市以土地平整名义违规开采饰面石材,仅一个区域就违规开采石材近100万立方米,并越界开采4.3亩。督察组通报的只是冰山一角。据了解,近几年来,该省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财政收入,相继推出了一批所谓的“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治”项目,其中不乏一些砂石骨料开采的项目。

  而有的地方对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则是畏首畏尾,总害怕在项目中因采挖土石料而被问责,对一些“必要合理”的采挖工程也明令禁止,甚至采取了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一律不准采挖土石料的“一刀切”政策。一些历史遗留的废弃采石坑,尽管四周陡崖林立,废石遍地,却不准削坡卸载,只是在坑底填土种树,不仅加大了生态修复成本,影响了生态修复效果,而且还未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记者在某地调研时发现,一个废弃的采石场两侧几乎是接近90度的高陡边破,对此类老矿坑的生态修复,按理应该先对这些高陡边坡进行台阶式处理后,再进行覆土种树。可因当地出台了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一律不准采挖资源的土政策,许多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只能因陋就简,连简单的削坡填坑工程都没有做,仅在坑底覆点土种些树就草草了事。这样的矿山生态修复成为彻头彻尾的“应景式”修复,跟没有生态修复前差别不大。

  这次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专门对土石料利用政策底线进行划定,要求各地准确界定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性质,厘清生态修复与开发建设管理边界,明确合理利用土石料的要求,并对发挥激励措施综合效用、土石料处置程序、违法违规情形认定及查处进一步明确,无疑为今后如何组织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予以确定。这对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提升矿山生态修复质量和水平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