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青山两不负

2024.09.03 中国矿业报   

  ——福建省龙岩市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小记

  ◎  杨菁菁 施薇 王静玲

  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紫金山体育公园,但见湖光山色,芳草如茵,楼房依山错落,孩子们奔跑欢笑……看着眼前的美丽画面,人们很难将它与曾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联系起来。

  与紫金山体育公园相距几十公里的永定区龙潭镇,把曾经灰尘漫天、煤渣遍地的矿区打造成声名远扬“蝴蝶兰小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蝴蝶兰更是远销海内外,矿区转型发展的蝴蝶兰产业,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8000多万元。

  紫金山体育公园的“涅槃”,以及龙潭镇的崛起,是龙岩市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缩影。

  找病灶、治顽疾,方能修复“生态伤疤”,还原自然底色。龙岩市对全市废弃矿山开展全面“体检”,先后共核查历史遗留矿山图斑5984个,核定历史遗留矿山图斑829个、面积1967万平方米,并结合“体检”结果,按照“一矿一策”的原则对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提出整体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分类精准施策推进生态修复治理,近年来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000多亩。

  “废弃矿山治理成本高、治理融资难,是我们在修复治理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龙岩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地勘科科长乔兵表示。为此,该市探索构建“政府引导、规划统领、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机制。“紫金山体育公园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结出的一个硕果,我们通过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投入,对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和建设,将其打造成集生态、体育、教育、住宅为一体的生态新城典范。”乔兵说。目前,该项目已再造建设用地1639亩,实现边坡复绿及再造开放式公园绿地2100余亩。

  矿山修复,是奔着发展去的。按照“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景则景”的原则,龙岩市持续探索推进“矿山修复+”的治理模式。

  紫金山体育公园一角

  在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后山的废弃矿山修复点现场,被称为“致富草”“幸福草”的巨菌草、紫菌草长势良好,如今已长至三四米高。“菌草不仅有助于生态修复,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动植物的天然肥料,产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未来将对当地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树淦介绍称。

  “矿山修复+”后的答案,不只是种植业。放眼龙岩市各地,会发现随着多类型主体积极参与、多维度产业综合集成,全市正不断拓宽“废弃矿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绿色平衡。

  近年来,龙岩市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的产业集群:上杭县的金铜、新材料产业,武平县的新型显示产业,新罗区的专用车和应急装备产业,永定区的新型建材产业,长汀县的稀土新材料和纺织鞋服产业,连城县的建筑新材料产业,漳平市的机械制造产业等,进一步摆脱了对资源和矿业的依赖,为实现矿区成功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与青山两不负,又见山体本来色。龙岩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林文勇表示,未来,将深化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经验,努力打造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龙岩样板。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