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中国矿业报
◎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 高慧丽
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命运与共,友谊源远流长。
在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广阔舞台上,地学领域的务实合作有序开展——地学国际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地学国际合作平台持续发挥作用,地学国际人才培养如火如荼。
非洲矿业项目推介会
推进地学国际合作: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
科学无国界,地质无国界。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需要持续扩大地学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与非洲国家持续推进地质调查与地球科学研究合作,不断提升非洲基础地质认知水平。
截至目前,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与18个非洲国家地学机构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项目合作协议书30余份;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利比里亚等10多个非洲国家开展地学领域合作。
合作领域近年来也进一步扩大。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功中标中国商务部“援坦桑尼亚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技术援助项目”,开展了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工作,推动非洲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合作开展地球科学研究。联合非洲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和科研院校积极申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展非洲重要成矿带地球科学研究,解决非洲古老克拉通与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成矿研究的关键性和制约性问题,推动地球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
2023年3月23日,由中国和非洲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共同建设的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在湖北武汉正式成立。该中心秉持“共建共享、开放协作、绿色发展、创新进步”的原则,旨在深入对接中非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地学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规划,开展地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国际合作,应对解决区域资源环境的重大关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成立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拉巴特分中心,研究设立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家分中心,推动中非地学交流合作,组织召开中非地学合作创新发展研讨会等活动。这不仅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具体行动,更是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
联合培养地学人才:为非洲发展积蓄内生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非洲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从积极开展援外地质技术培训,到成立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非洲学院,搭建稳定的人才培养平台,地学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正在为非洲发展积蓄内生动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极对接,深入探讨中非地学合作中心非洲学院的相关建设机制,落实了招生途径、培养方式、专业设置、导师组成、培养人数等细则。依托非洲学院,目前已为埃及、尼日利亚、苏丹等14个非洲国家37名留学生开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今年6月,非洲学院确定与摩洛哥伊本·佐尔大学联合培养1名博士后,7月又成功引荐2名尼日利亚地质调查局技术人员来华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开展援外地质技术培训,让世界共享中国在地质调查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技术和成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
近5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对非援外地学技术培训班共41期,向来自埃及、几内亚、苏丹、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1290多名官员和技术人员,介绍中国先进的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和规范。
2023年5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商务部援外“非洲国家地球化学填图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技术培训班”上,来自喀麦隆、乍得、摩洛哥、塞内加尔等8个国家的92名官员、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线上培训。2023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又成功承办了中国商务部援外“非洲中南部地球科学与实验技术培训班”,为来自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多个非洲国家的30余名地学专家进行了技术培训。
今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收到一封远渡重洋的感谢信——中非共和国地质与矿产部部长鲁芬·贝纳姆·贝尔敦古专门致信,感谢中方在组织举办中非共和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研修班等方面的热情付出,以及为中非共和国经济发展而提供的无私帮助。
此次研修班上,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多个领域的专家为28名中非共和国的学员讲解了基础地质理论与填图方法,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应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历程及“地质云”建设。为了增加学员们对这些技术应用的直观感受,研修班特地安排他们到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实验室、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多处参观,并带领他们远赴吉林长春、辽宁阜新实地考察学习。
通过地学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互访,中国的先进经验与地质智慧播撒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令中非地学合作更加紧密。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是中非双方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期待在中非合作新图景中,地学领域合作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