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中国矿业报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西部找矿工作纪实
◎ 张丽辉
近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海内外,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也纷纷为其打Call。一款游戏火爆的背后,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更是对唐僧师徒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真经的精神赞同。
而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六队”)作为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一代代队员勇担为国找矿的职责使命,带着地质锤、罗盘和地图,骑着马,一路逶迤前行,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戈壁,跨过湍急的河流,攀爬陡峭的山峰,行走在西部找矿的“取经”路上,过着一道道关卡,为祖国探寻着一座座矿藏。
“火焰山”水荒:吐鲁番饮水危机
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沙窝里扔个鸡蛋能热熟,石头上放个面饼也能烤透。
吐鲁番虽然遍布戈壁滩,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六队1993年就曾在盆地中的戈壁滩中找矿,当时是与位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的新疆十一地质队联合找矿。
从山东出发,一路向西,坐了3天3夜的火车到了乌鲁木齐,再转乘汽车,终于到了新疆十一地质队。队员们休整了几天后,组建了联合分队,准备齐了生产、生活物资后,便开赴矿区目的地。
车辆驶入了茫茫戈壁滩,只见由粗沙、碎石、丘陵和干涸的河床,组成了一个广阔的戈壁滩,没有人烟也没有一丝绿意,一望无际的荒凉令人心生畏惧。搭建帐篷时,坚硬的砂砾层使他们每下一锤,都震得虎口和肩膀生疼。
戈壁教给队员们的第一课,就是怎样躲避沙尘暴。帐篷还没完全搭好,就隐约听见“呼呼”的风声,漫天遍野的“昏黄”向他们扑来。大家四处躲藏,有的爬进了空水箱,有的藏进了帐篷底下。眨眼间,狂风以摧枯拉朽之势扑进矿区,刚刚搭起的帐篷被掀翻,连篷顶也不知去向了,还没来得及打开的行李却被吹得四散开来,脸盆、防寒服、牙缸等物品滚落得满地都是。最终他们一共搭了5个大帐篷,晚上照明靠发电车,吃水靠拉水车。
戈壁滩上最缺的是水。项目部里的水太紧张了,每一滴水都是跋涉几百公里,从托克逊拉过来的。水在这里被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先洗脸再洗脚,洗完脚再洗袜子。即使如此,仍不能保证水的充足供应。
有一次,拉水车没有按时返回,又没有办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可把大家急坏了,在茫茫戈壁没有水意味着要面临死亡。剩余的存水只能定量分配,分一点水还带着锈,好多人嘴边都起了火泡,甚至有的队员都有点绝望了,含着热泪悄悄地准备起了遗书。
熬过了几天后,救命的拉水车终于回来了!大家欢呼雀跃,抱着拉水的司机师傅久久不愿松开。原来拉水车返回时道路被洪水冲垮,抢修了好几天才修好。
戈壁滩上的路,平时没有雨,有雨的时候却很容易形成洪水和泥石流。因此,队员们还要过一关——
“通天河”遇险:被困那棱格勒河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位于万里长江源头,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从江源到江口,中间分许多河段,每段都有它自己的名字。而这次六队队员遇险的那棱格勒河,为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
自2002年起,六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挺进青海找矿。当时的矿区地处格尔木盆地,到矿区有300公里的路程,愣是从上午11点出发,晚上8点多才赶到。因为路面全部由裸露在地表的砂石组成,车行在上边,颠簸起伏,像行走在搓板上,因此当地人将这段路称为“搓板路”。露在地表之上的石子,块块棱角锐利如刀。可就连这样的路,也时有时无。
青海除非不下雨,若是下雨,必是暴雨。暴雨后常会引发山洪,山洪之后,“搓板路”就消失了,人们只能根据记忆重新寻找原来的路径,再次将砂石、泥石流过境之后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所以,每下一次山,都是一次危险之旅。最要命的是,只要一踏上“搓板路”,手机就会失去信号。只好在下山之前,提前跟山下的相关人员联系好,如果超出预计时间未能到达,山下的人就会前来接应。
队员王金平第一次单独驾车经过那棱格勒河时,河水刚刚开始上涨,他抱着侥幸心理,想开车冲过去,却差点连车带人都被冲走。当时,王金平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将车窗全部打开,万一发生意外,就跳车逃生,然后一脚将油门踩到底,就向河对岸冲去。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车子还未驶到河中心,就被一个浪头冲了个趔趄,随即方向盘失控了,车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在水上漂浮。王金平两只手死死地握着方向盘,猛踩油门,加大马力往前冲。直到车子完全驶离河滩,才两脚一松,仰躺在车座上缓了大半天后,他才感觉手心火辣辣地疼。原来刚才握方向盘的时候,手指甲全都嵌进手掌里了。他苦笑了一下,打开车门,将车里的水放出来。他身上也不知是汗水还是河水,总之全湿了。
有了这次教训,项目组及时作出调整,规定驾驶车辆出行必须两人以上,以防意外发生。不久,王金平与队友开车去采购物资,路过那棱格勒河时,河水已经开始上涨。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王金平再也不敢抱侥幸心理了,和队友老老实实地在河边等待,在河边整整等了四天四夜。这一耽搁,车上拉的肉全都臭了。
河水退去之后,有个性急的车主,第一时间冲向河对岸。此时,对岸刚刚过去一群野牦牛,有只落单的牦牛正好跟他相遇。受了惊的野牦牛,铆足了劲向他的车头顶去。车子被顶翻之后,野牦牛还在车身上踢了几脚,仰起头向着天空示威似的“哞哞”叫了几声才离开。
除了野牦牛,队员们还要经历下一关——
“黑熊精”出没:那些凶猛的动物
唐三藏西天取经路上遇到很多豺狼虎豹,而地质队员们常年在野外,也经常和凶猛动物“过招儿”。就在2014年的一个晚上,一头棕熊偷袭了六队位于格尔木工地的营地。
那天傍晚,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在青海,八月飞雪是很正常的现象。约莫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队员刘丰蕾听到帐篷外边发出“扑嗒扑嗒”的声音。他扒着帐篷往外一看,吓了一大跳。只见一头棕熊正不紧不慢地向他们这边走来,吓得他赶紧蒙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不一会儿,他听到厨房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还有棕熊快意的吞咽声。又过了很久,才听到棕熊发出一声心满意足的吼叫,从厨房里出来。棕熊吃饱了,惬意地这里瞅瞅,那里逛逛,临走时,还在帐篷上拍打了几下。那一夜,可谓惊心动魄。
在营地,野生动物闯入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大家在一起睡得还比较安心。而最让人绝望的,则是在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宿夜,一旦遇到意外,那种紧张、恐惧感会油然而生。
有一次,机长吴明明和队员商振华回格尔木的路上,途经“搓板路”时,突然“砰”的一声,随即车子向一边溜去。幸亏吴明明经验丰富,轻轻地踩着点刹,顺着力道把车停稳。他们下车查看,原来是左侧轮胎报废了,好不容易换上备胎,开出去没多远,他俩再次听到恐怖的“砰、砰”声,又爆胎,备胎也没了,他们只能就地等待救援。
7月的青海,温度已经降到零下。看着太阳一点点地下沉,他俩不约而同地感到后背一阵阵发凉。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夜越来越黑,气温也越来越低。风逐渐地停了,整个荒野突然变得寂静,死气沉沉。一会又起风了,隐约地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狼嚎。他们倚在驾驶室里,心惊胆寒,早已没有丝毫睡意。
在担惊受怕度过一个未眠之夜后,天边终于褪去了黑暗。他们抬起头看着天上仍在闪烁的星星,想起家中的亲人,心中不免一阵酸涩。恰在此时,他们突然听到了汽车的轰鸣声,等来了连夜前来接应他们的队员。在寂静空旷的四野,这刺耳的轰鸣声,在他们听来简直胜于天籁之音。他们有救了!
……
在西部找矿的“取经”之路上,充满重重艰难险阻。探路趟河的艰险、变化多端的天气、不断升高的海拔、被暴风雨困在帐篷里……这些横亘在西部高原的“八十一难”,却阻挡不住地质人为国找矿的赤子之心。没有过不去的通天河,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西部找矿二十多年来,六队队员的足迹已经踏遍西部12个省份,累计钻探进尺达到90万米,新探获20余处金属矿床。如今,六队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精神,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