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煤到采数据

2024.09.18 中国矿业报   

  ——看张家峁矿业公司如何锻造矿业新质生产力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通 讯 员 韩培强

  “之前矿工作业拼的是体力,现在全靠技术和数据。”2008年就来到张家峁矿业公司的孟永鹏,在井下干了近16年,见证了从人工掘进到自动化快速掘进开采、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化开采的巨变。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年拉架、移架、推溜等全靠人工,一个班几十个人都忙不过来,如今坐在电脑旁,动动鼠标键盘就能搞定。

  近年来,张家峁矿业持续推进煤炭资源绿色、智能、高效开采,深度挖掘生态智能监测—预警—修复技术体系,研发构建煤炭柔性生产与清洁低碳利用“三化”协同发展模式,主导传统煤炭产业深度转型,实现了从“采煤”到“采数据”的迭代。

  集中调度显高效

  来到张家峁矿业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仿佛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一块巨型电子屏幕,将各类智能化综合管控指标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显示屏前操作的工作人员一边紧盯生产现场,一边告诉记者,现在随着公司智能化建设的深度推进,仅一个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子系统就可一键启动800多台生产设备,从而实现了从原煤生产到商品煤自动化装车的流水线作业。

  “张家峁矿业公司以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为支撑,采集了掘进、主煤流运输、辅助运输、安全监测、智能选煤等系统,以及采、机、电、水、运、通、洗、销全生产链的数据并进行集成,实现了智能化作业占比达80%以上,大幅提升了生产作业安全水平。”机电技术管理中心智慧化办公室主任王海说。

  过去,信息数据独立且不够直观。如今,有了4D建模技术,经过智能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升级改造,可实现地质模型动态实时更新,为灾害治理、生产作业提供数据支撑。

  工业互联增内涵

  在张家峁负责智能化建设的高工韩培强介绍说:“目前张家峁矿业公司已建成了涵盖地质保障、采煤等13个场景的智能化系统,所有系统智能化作业占比80%以上,大批机器人在矿井投入使用,把职工从繁重、高危的岗位解放出来,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工人占比逐年下降,而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智力工人竞相涌现。”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近年来,该公司实现从“采煤”到“采数据”的转变,通过布局全面感知与高速传输网络,实现5G、4G、Wi-Fi主流通信井上井下全覆盖,灵活链路负载、监测可视化运维管理,打通了“数畅其流”“数据共享”的信息传输“高速公路”和“接口协议”;利用“云大物移边智联”等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结合实际场景应用,加快开展数据治理相关工作。他们坚持以智能科技为引领,按照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的思路,建成了“煤矿一张网”“数据一片云”“运营一大脑”“资源一视图”和 “N个重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体系。

  张家峁矿业公司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持续“向新而行”“向实发力”。智能化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迭代、工业互联网的高效互联,有效促进了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煤矿由原来的“人-机”二元架构升级为“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社会空间”三元世界,生动地诠释了煤矿从“采煤”到“采数据”工业互联的内涵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三化”协同促转型

  张家峁矿业持续开展煤炭资源智能、绿色、高效开发,深度挖掘生态智能监测—预警—修复技术体系,研发构建煤炭柔性生产与清洁低碳利用“三化”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形成煤炭新质生产力,主导传统煤炭产业深度转型,为煤炭工业整体形象带来根本性变革提升,最终实现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减法”,逐步在生态环保管理上呈现“乘法”的效果。

  “数智化技术对于绿色发展具有放大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张家峁矿业抓住数智化技术这个关键,建立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就有望不断延伸数智化技术在传统煤炭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升级、生态协同融合方面的应用宽度和广度;打通传统煤炭产业与绿色化技术通道,有助于加快推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在煤炭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数智化煤矿实现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张家峁矿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建安在采访中表示。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