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重塑生态系统的实践探索

2024.09.30 中国矿业报   

  ——以武汉市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  朱怡 单湉艺 李盛方 龚斌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工矿废弃地也随之出现,破坏了生态环境。武汉灵山曾是一片繁荣的工矿之地,但过度的开发和利用留下了一道生态伤疤。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武汉灵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伤疤逐渐转变为胜景。笔者对武汉灵山工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为类似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910208_lixn_1727625600000_l.png

灵山景区

  一、项目背景介绍

  武汉市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灵山、将军山等矿区开采始于1959年,经过几十年粗放露天开采,地表生态植被毁损,山体裸露,采矿弃渣和危岩体存在安全隐患。

  为实施江夏“生态立区”战略,武汉市江夏区物产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秉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利用、绿色产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及乡村振兴“五大融合”的理念,启动实施灵山、将军山及女台山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创新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江夏治理模式”,促进传统工矿业向绿色生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江夏区乡村振兴及产业融合发展。

  二、武汉首个矿山公园建设策略

  2019年,武汉市首个恢复和再开发试验项目在灵山矿区启动,项目建设工程历时两年多,全面整治生态环境。2021年12月,项目第一阶段生态修复面积约700亩。2023年3月底,灵山“矿花苑”景区开始试运营。

  灵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方案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核心的顶层设计,整合生态保护、土地开发、交通规划和文化旅游等,通过考量矿区的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状况和当地文化,从自然、人文和经济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适合灵山矿区修复和再开发的策略,并融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理论和系统技术,制定了实施计划,明确了具体的技术方法,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作为武汉市首个矿山公园,灵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施工难大且工期长,修复工作涉及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景观、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一)地貌重塑

  项目工作人员初步场地考察时发现土壤状况堪忧,主要问题有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并且植被稀疏且生长速度缓慢。在灵山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地形重塑过程中,他们采用原生态的方法恢复地形和景观,并通过平整土地、缓坡处理等手段,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依据场地内的浅沟和缓坡等自然地势种植不同植物,不仅有助于雨水的渗透和土壤成分的改善,也有利于矿区内植物群落的恢复和重建。

  (二)土壤重构

  为提升矿区土壤质量,他们通过增加有机物质与营养土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在土壤改良时,矿区引入蚯蚓、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的日常活动疏松了土壤,更有利于土壤吸收水分、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质量。同时,像线虫这类微型土壤生物还能影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从而推动植物群落的演替,减少水土流失。结合实际,项目组引入具备特定功能的微生物,采用生物增强技术,提升土壤的渗透性,从而改良土壤的水文状况。他们在进行土壤覆盖时,至少保证有 80 厘米厚的可耕作土壤层,以有利于植被的种植及土壤质量的提升。

  (三)植被重现

  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享有充足的阳光和丰富的降水,年均温度大约为16.7℃,拥有多样的本地植被。在灵山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工作中,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这些植物具备较强的耐盐碱和抗逆境能力。以本地植物为主,通过种植不同层次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促进矿区多样生物的恢复。武汉市江夏区常用的园林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例如菖蒲、鸢尾和芦苇等能净化水体,国槐、柏树、乌桕和银杏等能净化空气,通过精心设计配置多种植被,构建一个多维度、多物种的生态系统。

  (四)景观重现

  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景观重现主要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个方面。过去采矿留下的矿具、矿道、厂房等,是武汉矿业历史的见证,十分珍贵,将其保留并进行相应的改造,能建成矿区典型的人文景观。在自然景观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形,例如在高陡边坡位置,以接近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处理,通过削高填低、土地平整来打造适宜的微地形,以利于植被生长;针对高差五十米的深坑区域,主要是通过水体修复,营造浅水、深水生态环境,设计湿地景观,以湿地植被、水堤驳岸等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水面空间;针对缓坡地和平地,主要以接近自然地貌的方式、微地形复绿处理、种植不同层次植被,在缓坡区域更好地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功能的景观区域。通过整合山水、林、田、湖、草、花、洞、村湾、路等综合资源,打造山水田园综合体,实现矿山文化、绿色生态和产业结合,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并按照“4A”级景观建设标准打造灵山矿区景观。

  (五)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

  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进行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十分重要。武汉市江夏区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有豹猫、狐狸、兔子、松鼠等,鸟类种类和数量也较为丰富,有红嘴鸥、小云雀、大白鹭等,通过修复和净化矿区内水体,打造适宜矿区内各类生物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矿区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净化处理方式,例如引水稀释、化学修复技术等,在积水量较大且有建立浅滩条件的区域打造湿地,并在湿地种植适宜植被,为当地生物多样性打造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

  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修复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整合优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资源,按照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区、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及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营运,致力于将试点项目打造成山水田园观光区、花卉植物观赏区、原乡农耕体验区、孝行天下民俗区,成为武汉南部最美的山水田园综合体,最终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转型与新产业高度融合,为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打造武汉南部“5+2”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地区高质量发展。

  三、工矿废弃地改造的思考

  工矿废弃地的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对废弃地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水体和生态系统的污染、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如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生态系统重建;在规划设计方面,应考虑废弃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潜在价值,规划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设计和公共设施配置等;在多功能利用方面,工矿废弃地的改造可采取多功能利用的策略,例如,建设公园、湿地或生态保护区,提供城市绿地和休闲场所;利用废弃地的工业遗产,建设博物馆、艺术区或文化中心;设立商业区,盖办公楼或建设住宅区,促进经济发展;在适合的地区改良土壤,用于农业或园艺;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规划、实施和管理等,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对项目的接受度,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生态修复项目还应考虑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在经济上可行,通过公私合作模式、政府补贴或吸引私人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综上所述,武汉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应用科学合理的修复策略和方法,将灵山的生态伤疤逐渐转变为美丽胜景,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创新生态修复的模式和方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