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印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矿产勘查成就扫描

2024.10.09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张丽华 吴启华 刘晓慧 陈志勇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发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开展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建成了包括能源、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及建材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矿业及原材料加工工业体系。

  自力更生 夯基筑底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多年的战争,至全国解放时,矿业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能源资源和矿物原材料,毛泽东同志发出“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中央就开展地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地质专业人员不足300人、地质调查机构仅十几家、地质事业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大规模培养地质找矿人才、组建地质队伍,有计划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组织一系列找矿会战,重点加强石油、煤炭、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并取得卓越成果。

  这一阶段,煤炭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57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分别为94.9%和92.73%,为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3年开始的平顶山煤田会战,通过对平顶山及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煤田地质勘探,1955年完成的第一份地质报告提交煤炭储量超过2.5亿吨;1973年初开始的霍林河煤田勘探会战,当年12月25日提交的《沙尔呼热露天精查报告》一次审查批准,获得精查储量19.5亿吨;1976年开始的永夏煤田会战,历经5年时间,提交了各种报告(总结)共23件,全矿区获得各级储量36.95亿吨……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工业有一定的基础相比,1949年前,我国石油工业极为落后,只有甘肃玉门、陕西延长、新疆独山子等地的几个小油田。1949年,我国石油产量12万吨,到1958年石油产量147万吨。同时,我国加强了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天然气产量逐年增长,1950年产气466万立方米,到1958年产气8483万立方米。

  这一阶段油气勘查成果比较典型的有: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威远气田等的发现。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到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164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39%。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次突破”。

  从1955年起,国家组织力量在华北平原和松辽盆地开展地质勘查。1960年5月,集中优势力量在松辽地区打响“大庆石油会战”。1963年,探明一个含油面积达800多平方千米、地质储量达22.6亿吨的大油田,年产原油能力达600多万吨,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961年2月,胜利油田的发现井——华北平原石油资源普查的第八口探井华八井开钻,至当年4月获得日产8.1吨工业油流,揭开了华北油区大规模勘探会战的序幕。之后,从大庆、玉门、青海、新疆等地调集的石油会战职工2万余人,开启华北石油勘探大会战。

  1964年,威远震旦系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至1966年底,威远气田天然气井口产量达到10.4亿立方米,产油3.3万吨。该气田成为我国首个大气田。

  这一阶段金属矿产勘查成果比较典型的有:金川镍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小秦岭金矿等的发现。

  1958年冬,国家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调集数千名地质勘探人员,在甘肃永昌开展镍矿大会战。经过7年的会战,1965年,在金川第二矿区岩层深部发现隐藏的富饶矿体和铁、铜、铬、锌、水晶等38种矿产。自此,金川成为世界第二大规模的复合型超级铜镍矿床。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四川、云南两省交界的金沙江北岸开展四川省钒钛磁铁矿大会战。矿产资源富集的攀枝花成为“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广大地质工作者同全国各省份的志愿者顶酷暑、战严寒,使金沙江畔火红的“攀枝花”鲜艳绽放,成为“大三线”的重要钢铁基地。

  1964年6月,河南省地质局成立小秦岭金矿地质会战指挥部,调集上千人的地质队伍开展大规模地质勘查,评价一大批大中型金矿床,探明黄金储量近百吨。1967年4月,秦岭金矿开工建设,拉开小秦岭金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自此,小秦岭成为全国第二大黄金基地。

  通过开展一系列找矿会战,我国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300多座矿业城市在祖国大地上拔地而起,先后建立了一批大型煤炭基地、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化工矿山基地,初步建成较完整的能源与关键原材料供应系统,为“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扩充国家黄金储备、建立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奋楫扬帆 逐浪前行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地矿行业践行“三光荣”传统,以“富国兴业”为己任,发现一批超大型油气田和超大型矿产地,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改革开放后,我国煤炭行业开始了新的探索。煤炭行业在1979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开始了新一轮大调整。

  1979年,为落实国家把煤田地质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技术合理的勘探方法、为煤矿建设提供足够的煤炭资源上来的要求,煤炭工业部所属第一地质勘探公司119队、173队、物探队、地质普查大队赴山西进行煤田地质勘探会战。最终,山西勘探区共探获煤炭总储量192.14亿吨。

  改革开放后,我国油气工业站在了新起点上,有了跨越式提升。1982年,地矿部在北京召开石油地质工作会议,按照“东部挖潜、发展西部、开拓海域、油气并举”的原则,大幅度调整了油气地质工作部署。  

  20世纪最后一场石油大会战——塔里木石油会战,以1984年9月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沙参2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原油1000立方米为序幕,以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成立为标志,吹响了进军塔里木的号角。后来,塔里木油田全面建成3000万吨大油气田和300亿立方米大气区,成为我国油气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区。

  陕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准确命名石油的地方,但陕北找油却历经一个世纪未成大势。198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塞1井在长6油层试油获日产60吨高产油流,开拓了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找油新局面,发现了安塞油田。截至1987年,该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1亿吨,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整装特低渗透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的中国海油绥中36-1油田,于1987年自营钻探发现、1993年投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8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99.8亿立方米,是渤海最早发现的亿吨级油田,也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还是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自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油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需求日益迫切。

  1997年沙48井取得勘探重大突破后,中国石化建成我国第一个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海相大油田——塔河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4亿吨,生产原油1.2亿吨,成为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古生界海相油田。

  2000年8月26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苏6井试气喷出无阻流量120万立方米的强大气流。两年后,苏里格地区完钻探井44口,提交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336.52亿立方米。2023年,气田产量达到315亿立方米历史最高点,成为我国首个日产突破1亿立方米、年产突破300亿立方米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

  2001年11月3日,普光1井开钻,2003年7月30日试获日产气42.37万立方米,标志着普光气田的发现。截至目前,该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1204.47亿立方米,是我国已发现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

  2011年,中国石油阳平1井获得日产100.5吨高产油流,发现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截至目前,该油田已累计探明储量12.4亿吨、年产量接近300万吨,建成国内首个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标志着页岩油革命在鄂尔多斯盆地取得重要进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钢铁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

  2005年-2008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开展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对大冶铁矿区深部勘查进行攻关,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量2000多万吨,实现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累计查明富铁矿1.75亿吨(平均品位50.79%)。

  2007年,中国五矿所属五矿勘查公司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合作开展泥河铁矿深部勘探项目,探获大型磁铁矿、硫铁矿以及中型石膏矿各1座,共查明磁铁矿约1.8亿吨、硫铁矿约1.4亿吨,实现了短时间找矿重大突破。

  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包头。新中国成立后,原地质部、原冶金部先后开展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勘查工作。1978年8月-1980年9月开展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会战,除了将铁矿储量从原来的2.68亿吨增加到8.08亿吨外,还将铌、稀土储量比之前增加了两倍。

  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矿行业顺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绝大部分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各类矿产探明储量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现172种矿产,探明资源储量矿产超过160种,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

  精准发力 再创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上升。一方面,煤、油、气、铁、铜、铝等大宗矿产保持高位增长;另一方面,锂、钴、镍等新能源矿产需求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长。

  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保障了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2021年,我国启动实施为期15年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强化基础地质工作,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繁荣矿业市场,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持续不断找好矿、找大矿、找急需的矿。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持续推进,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5.3%,相比2011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2%下降了14.9%。但煤炭仍是我国主体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2011年-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承担实施新疆巴里坤三塘湖矿区煤炭资源普查-勘探工作,即三塘湖大会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23家地勘单位参与会战,探获煤炭资源量585亿吨。

  根据《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数据,2011年,我国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居于高位。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6.4%。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大宗矿产石油、铁矿石、铜、铝土矿、钾盐的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天然气接近50%。洁净能源矿产锂、钴、镍的对外依存度也在50%以上。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国内找矿加紧部署,持续发力,多点开花。

  油气方面,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均有较大进展。

  全球迄今规模最大的10亿吨级砾岩大油田的发现。2012年,中国石油玛131井发现新疆玛湖砂砾岩油田。截至目前,该油田累计提交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成为国内原油重要的上产基地,年产原油超32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1543万吨。

  开创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纪元的天然气田的发现。2012年,中国石油川中地区高石1井、磨溪8井相继获超百万立方米工业气流,发现安岳气田,截至目前探明地质储量超1.1万亿立方米。

  我国最大超深油田的发现。2020年4月8日,中国石油满深1井获得重大突破,拉开了富满地区断控领域勘探的序幕,后相继斩获满深3井、满深8井等一批千吨井,落实地质储量10亿吨,建成富满油田。

  我国第一个大型页岩气田的发现。2012年,中国石化在焦石坝地区部署的第一口海相页岩气探井——焦页1井试获日产页岩气20.3万立方米,标志着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2014年7月,该气田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2017年累计建成产能100亿立方米。

  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高产、特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田的发现。2019年,渤中19-6凝析气田在渤海中部海域被发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

  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的发现。2024年,中国海油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该油田是全球核杂岩型凹陷最大的商业发现,展现了南海深水勘探的广阔前景。

  铜既是大宗矿产,也是新能源发展所需重要矿产。铜资源供应的安全与稳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2011年起,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对甲玛铜多金属矿进行整合开发,加强深部和外围勘探工作,截至2023年底,累计查明铜资源量1117万吨。2013年-2015年,中铝集团在西藏自治区改则县铁格隆南矿区进行勘查开发,截至目前,累计勘查新增铜资源量1837万吨。

  我国超大型钨矿床实现找矿突破。2012年,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916大队和赣西北大队在短短18个月内,通过开展近千人参与的找矿会战,发现大湖塘钨矿,探获三氧化钨资源量106.4万吨,共伴生铜、钼、锡、银资源量分别为61.83万吨、5.97万吨、2.89万吨和1144吨。

  世界最大钨矿床的发现。2016年1月,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宣布,在江西朱溪发现超大型钨铜矿,探明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规模刷新世界纪录。这次重大发现使江西钨矿资源形成赣南、赣东北、赣西北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钨矿资源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

  世界第二大钼矿的发现。2011年10月-2012年9月,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在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探明钼金属资源量234万吨。该矿床属世界级超大斑岩型钼金属矿床,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豫西东秦岭-大别山钼钨成矿带上超大型单体钼矿的发现。2023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实施河南省卢氏县夜长坪钼矿区外围勘探项目,在400米-1050米标高范围,探获钼金属资源量20.47万吨。本次新增后,夜长坪钼矿的钼金属资源量达到80.52万吨,钨金属资源量达到41.54万吨。

  我国迄今规模最大单体金矿床的发现。截至2023年8月,山东黄金完成了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矿区西岭金矿勘探,于-1000米到-2500米标高范围内提交金资源量592吨,平均品位4.02克/吨。

  国内首个海域、超大型金矿的发现。2012年-2014年,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系统开展海上金矿勘查,探获国内首个海域、超大型金矿——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提交金资源量470.47吨,金平均品位4.3克/吨。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的找矿突破填补了国内海域金矿勘查空白,对今后滨、浅海区金矿勘查起到示范作用。

  我国探明资源量最大铅锌矿的发现。2008年-2016年,原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在昆仑山深处发现火烧云铅锌矿,最终探获锌+铅金属量1880.89万吨,锌+铅平均品位27.97%,是我国探明资源量最大的铅锌矿,也是世界级铅锌矿床中罕见的高品位矿床。目前,该矿山已进入开发阶段。

  国内第二大镍矿的发现。青海夏日哈木铜镍矿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探获镍资源量118.3万吨、铜资源量23.8万吨、钴资源量4.3万吨。

  我国单体规模最大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发现。2018年-2023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在川西木绒矿区探获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提交氧化锂资源量98.8万吨(平均品位1.62%)。其中Ⅰ号矿体二氧化锂金属量96万吨,是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体。

  亚洲最大规模隐伏单体富磷矿床的发现。2018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镇雄地区发现亚洲最大富磷矿——羊场超大型磷矿,实现深部隐伏磷矿找矿重大突破,探获磷矿石推断资源量11.97亿吨,Ⅰ+Ⅱ品级占比51.87%。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为云南省打造千亿元级全国重要磷化工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找矿实现重大突破。2022年至今,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完成“青海省茫崖市马海地区砂砾孔隙卤水钾矿普查”,发现厚度大、水量丰富的深层卤水钾矿资源,提交液体KCl资源量2.3亿吨,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我国新区域、新类型晶质石墨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2015年-2021年,中国建材地勘中心新疆总队在新疆奇台县黄羊山地区发现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床,累计估算晶质石墨矿物资源量8565万吨。该矿床是我国首次在碱性花岗岩体内发现的超大型岩浆混染型石墨矿床。

  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相继发现,使我国钨、钼、晶质石墨、磷矿等矿产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初心如磐;七十五载春华秋实,砥砺奋进。新征程上,地矿行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不断推动矿产勘查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应有贡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