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数字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希望实现行业数据共享

2019.12.10   

中国拥有发展数字农业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



记者 |彭强

“智能手机在农村的广泛渗透,以及4G网络的普及,都成为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受农民受教育水平、小农模式等因素限制,中国的数字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日前,科迪华农业科技(Corteva,下称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11月22-24日,第35届全国植保双交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同期,科迪华举办了第二届年度丰收峰会。

黄田强在峰会上表示,数字农业以及跨行业的合作,将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转型进程进一步加速,农村土地也在朝着耕种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口增加以及中等收入人群数量的扩大,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水果和蔬菜供应,对农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提出更高要求。”黄田强称。

他认为,将气象数据、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监测、土地测绘以及土壤条件监测等技术结合,打造智慧农业,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与质量。这需要农化行业与无人机、卫星服务、生物科学等企业的跨行业合作。

目前,国内已拥有了发展数字农业的良好基础。

黄田强表示,4G网络在国内的覆盖面十分广泛,5G网络逐渐引入,智能手机在农村的广泛渗透,新生代的返乡农民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成为国内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但从现阶段看,数字化农业在国内的应用与尝试还面临诸多挑战。

国内农业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主,小地块居多,并不适宜大规模经营。此外,中国农作物纷繁复杂、种类多样,各地区的操作水平和物候条件也不尽相同,简单的大规模、统一规划的数字化软件很难直接应用。

黄田强进一步指出,加之目前国内农户的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数字产业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都偏低,都成为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产业,种子与农化产品的研发需要消耗大量的技术、人力和资金。黄田强表示,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行业信息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

“政府部门、卫星企业、金融保险企业、无人机以及农化企业,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如果能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打破数字壁垒,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共同开发,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黄田强说。

国际农化行业刚经历一波并购潮,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陶氏杜邦完成对等合并后又拆分,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2017年陶氏与杜邦正式合并,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开始业务整合,并计划拆分独立上市。

2018年2月,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公布英文商标名称为Corteva Agriscience,同年8月启用中文名称:科迪华。今年6月,科迪华完成从陶氏杜邦联合体中的分拆,在美国独立上市。

科迪华继承并结合了杜邦先锋、杜邦植物保护以及陶氏益农的技术和业务,主营业务包括种子、植物保护和数字化服务。从营收上看,种子和植物保护的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0%和40%。

目前,全球种子和植物保护的市场规模已达约1000亿美元。科迪华约占其中14%的市场份额。

科迪华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18年的净销售额为140亿美元。就中国市场而言,自1970年陶氏农产品进入内地起,其在本地的发展历史接近50年。

2019年,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加之极端天气和灾害发生,农化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今年前三季度,科迪华净销售额为108.63亿美元,同比减少5.31%。

科迪华在财报中表示,北美地区极端天气导致种植面积减少,影响了植物保护和种子业务的销售额。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