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刘晓慧
以“加强国际治理,稳固资源安全”为主题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三届自然资源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自然资源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出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林君分别就国家能源安全和地球物理仪器创新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与会专家聚焦全球能源资源治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深入交流。
论坛还发布了《中国自然资源发展报告(2023年)》。报告分为综合篇和专题篇,分析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六大自然资源类型的总体发展趋势。从战略性金属矿产进口多元化布局与储备、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耦合评价以及中国省域自然资源韧性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中国自然资源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报告》内容显示,矿产资源方面,部分矿产自主供应能力有所提升,新能源发展带动部分矿产资源供需双向增长。2023年,我国能源矿产产量均有所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相比2022年分别增长3.40%、2.10%和5.60%;新能源发展所需的锂矿产销量增长最为显著,2023年,锂矿产量相比2022年增长31.01%,消费量增长13.63%;锂离子电池需求旺盛进一步带动非金属矿产石墨的产销量大幅增加,2023年,石墨产量相比2022年增长15.46%,消费量增长7.27%。
《报告》显示,我国自然资源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需平衡压力依然不减。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态修复和保护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三是资源利用方式惯性严重,利用效率参差不齐,节约集约水平亟待提升。四是现有的自然资源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监管漏洞和执法力度不足现象依然存在。五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决定了资源跨国竞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培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任务仍然艰巨。
《报告》建议,在自然资源治理的工作中,要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供需矛盾。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修复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要设立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体系及集约利用标准,推动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要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法治化进程,提高监管效率,强化执法力度。要加大对战略性资源的开发与储备,参与全球资源治理机制,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资源交易规则,维护国家的资源安全和利益。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