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这么低,为什么不把油井都关了,直接买买买?

2020.05.09 中国石化   

近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的视频显示,在美国加州附近海域,约30艘油轮满载超过2000万桶原油无处可去,只能停泊在长滩到旧金山湾之间的海域。

本月,原油期货市场经历惊心动魄的动荡,飘荡在海面的油轮,也成为前所未有跌宕行情的缩影。

有网友提出:既然国际油价这么低,为什么我国不直接把油井都关了,进口低油价算了?

小石头今天要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大量关井压产,以大量进口国外原油来替代国内生产的方法,想起来很美很划算,但做起来却行不通。这是为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关井不难,但复产难

要想明白这个原因,首先要知道石油是怎样开采的。

注意:上图石油那一层并非是地下流淌的“油河”或者“池塘”,而是岩石。

看看上面两幅图,你就能大致了解油井的功能了。油井,可以把埋在地下几千米的石油采出来。如果地下压力足够大,开个井就冒油,那就是自喷井。

自喷井在中东遍地都是,所以他们的原油开采成本很低。自喷井地下压力足,关闭和开启都很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中东的产油国如果想增产或者限产都比较容易。

但我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自喷井在我国极少,这是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油井自喷压力不够,需要用抽油泵提升,这就是大家常见的“磕头机”。而且,开采一段时间后,往往还要靠往地下注水、注入聚合物,把油挤出来,可见成本投入不低。

我国的高成本油井主要是老油田的高含水井、稠油井、致密油开发井等,地下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石油生产成本确实比一般中东高很多。

从技术上讲我国的油田关井不难,但如果要产却很难

我们知道,中国不少大油田都是依靠注水、注聚合物的二采、三采技术来保证产量。倘若油井停产,地下水就会淹没原油,或者压力不够出现断流,这样的油井就废了,不仅几千万的前期投资打水漂,还会影响附近其他油井的生产,甚至这一区块的地下油藏就采不出来了。关一口井,可能影响一大片。

从经济上讲,关井限产也不一定划算。开关井频繁,不利于油井长期稳定生产。油井复产需要成本,尤其是我国一些高凝、高粘的油井,一旦关闭,再开发的成本会更高。

我们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为例。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位于塔河油田,主要管理着稠油油藏的开采,这里的稠油是缝洞型油藏,原油埋藏在5500米的地下,像一个个巨大的桂林溶洞,由于地下压力大、温度高,溶洞中的油气像蜂蜜一样,是可以流动的,当被抽到3000米左右时,才随着温度降低开始变稠。

因此,这里的稠油开采主要是补充能量和井筒降粘,先是注入处理过的油田水、或者注入氮气补充能量,然后在井筒中掺和密度低的稀油来开采,这样的操作显然增加了开采成本。

单元注水和注气驱替,是在一口井注入油田水或者氮气,水和气将油沿着“溶洞”间的通道往采油井驱赶,如果停工,前面的现金投入就白白投资,这就好比在斜坡上推车,如果不继续使劲,车就会倒退回去。

另外,国内一些以碎屑岩为主的稠油油藏,因为埋深浅,稠油不能流动,需要采取蒸汽驱的方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操作成本相较注水注气更高,注入的蒸汽在地下形成蒸汽空腔,将油不断往前驱赶,这时蒸汽腔的前面是油,后面是水,停下来也意味着前功尽弃。

就像大冬天烧炕停了柴火,等凉了再重新烧炕,就要比持续的保温加热要更费力费钱费时。 

对石油企业来说,限产关井只能减少一部分可变成本,而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依然存在,且这部分成本比例较高。因此,即使盈利空间缩小,甚至接近经济边际,石油企业也不能随意关停正常生产的油气井。

原油限产影响产业链运行

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都是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炼化加工、油品销售的全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个整体,上游的油田限产停产,不仅影到前期勘探投入回收,而且波及中游管道和下游炼化企业,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行和效益。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公司,会综合考虑各环节的需要,不会轻易打断正在运行的产业链生产经营。

原油生产是处在产业链的中间关键环节,上游还有有物探、钻井等勘探业务。

同时,还有个问题需要了解:那就是每个炼化企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原油来源,原油资源的相对稳定对炼化企业的安全平稳生产很重要,因为针对某一种或是几种原油,炼化企业的工艺设备条件是相对固定的,频繁变换原料可能会使石化企业“消化不良”,生产不出需要的产品;为适应原料调整生产计划会影响企业及产业链下游的效益。

进口原油装哪儿是个问题

即使国内油井大量关井限产,多多进口低价原油,但进口的原油装哪儿呢?目前有3种设备可用来储存原油:大型储油罐大型油轮石油管道

但是,现在全世界陆上石油储存空间基本满了,海上还漂浮着大量已经装满原油的油轮,具备仓储功能的油轮租金上涨了600%。据纽交所上市世界最大的原油油轮公司CEO说,越来越多的船用于储存,现在几乎没有空间用于储存原油和成品油了,有人说碗里装的都是石油了。

石油是危化品,对仓储设备有很高的要求,投资很大,短期很难增加仓储设备,因此近期油价暴跌才会出现这种“无地放油”的情况出现。

按照国际公认惯例,一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要达到90天左右才是安全的。目前,全球一天的生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全美国的战略储备总容量。全球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国——美国也就1亿吨的储存能力。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主要是用来应对国家安全和极端灾难情况,不是为应对原油涨价储备。现在我们的储罐也基本都满了,石油储备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为建设在全国大范围内建设储备设施不现实,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储存,石油是消耗品,存多少才能够用呢。

也有网友提提问:为什么不趁低油价大量购入原油并注入油田?

原油大量的储存在实际的操作中,它既困难又不经济,若往油田地下注入石油产品,这种操作简直是异想天开。

一,地层隐藏的压力,它是超过我们普通人的想象的。如果往下注油,必须要硬顶出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也就是说,要把地层中坚硬的岩石和高压流体极限压缩致密或驱离,这可能吗?

二,我们将要挤压注入的“便宜”的国际原油,它去的目的区域,物理上必须要具有完全封闭的圈闭地质结构,如果不具备这种地质结构,我们即使注入100万、1000万桶原油,未来也难找回哪怕零星几桶。

三,即使我们能够利用特种高压泵克服地层强大的反压力,在地质专家的指导下,正确注入油田圈闭油藏区域,经过这一番完美的操作下来后,以目前的人类所具备的科技水平,仅仅在注油时,发生的耗电量也将是惊人的,至少每桶提高60美元的成本。

油田企业存续需要现金流与员工信心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足够现金流来维持。

石油企业关井限产则意味着产量下降,现金流会受到威胁。企业能获得现金,就能运转下去,就有度过危机的希望。如果现金流断了,企业会面临真正的危机。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能忽视,轻易关井停产,对企业员工队伍的信心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油价波动,美国企业出现大量裁员甚至破产,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的稳定同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因此关井停产更需慎之又慎。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