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中国矿业报记者 刘晓慧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2日在北京开幕。在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矿业报/矿业界以网络连线的方式,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训练。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新兴能源的开发,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石油价格一路走低,导致石油行业发展放缓。而在资源方面,优质油田的日益减少,在没有出现更为经济的石油替代资源的情况下,各国的油气勘探目光将投向边缘、复杂地域,如沙漠、海洋、极圈、沼泽等地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的油田正在逐渐成为开采对象。一些边缘、 海洋的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已成为国际合作的热点,呈现激烈竞争局面。包括中国石油企业在内的各国油气企业巨头,开始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以科技进步和石油新技术的应用上,以实现大幅度降低石油勘探开发成本,增加油气的探明储量和供应量。石油勘探开发区域变化的趋势,无疑对未来石油科技人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海洋石油的开发,沙漠油田的勘探,老油田的挖潜,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开发,都有赖于先进的科技与装备。这也意味着地质石油高校教育教学内容要更新,实验设备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改革。这也是对石油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考验。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训练提了题为《关于提高地矿油类专业本科生生均拨款的建议》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提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指出我国能源发展将进入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新阶段。中国能源消费峰值和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将分别于2035年和2030年出现,今后十余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也是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时期,迫切要求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能源行业人才支持力度,尤其是地矿油类高层次人才。近7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六所行业特色型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培养了近70位两院院士,超过100万的优秀专门人才,取得了大量应用成效显著的行业科技成果,为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地矿油类专业培养的特殊性的影响,地矿油类专业在本科招生、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这其中就包括地矿油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公用经费较低的问题。目前,本科生的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是依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08]232号)的规定,按照“人员经费基本持平、公用经费体现差异”,由两部分组成:人员经费0.6万元/年·生;公用经费为0.6万元/年·生;生均综合定额拨款=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目前地矿油类理学专业的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为1.25,地矿油类工学专业的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为2。
他在提案中提到,地矿油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地矿油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近10年来地矿油类毕业生的平均供需比为1:6.54,明显高于平均供需比,毕业生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地矿油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却在下降。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6年度)》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矿业类、地质类专业本科招生规模分别下降了7.6%和3.5%。长此以往,地矿油类人才的短缺将会对行业转型升级和安全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考验。二是地矿油类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大,培养成本高。地矿油类中,如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虽是理学专业,但其同样需大量的实践教学,其实践环节与地矿油类工学专业一致(中国地质大学地矿油类理科和工科专业本科生大一的北戴河实习和大二的周口店实习均需5周,年实习经费非常高),可是其生均拨款标准严重过低(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1.25),远不能满足野外实习实践教学需要。地矿油类工学专业相对其它工学专业更须进行大量野外实习,但其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目前为2,不如航空航天类(折算系数2.5)和医学类(折算系数3.5)高。同时,地矿油类专业实习实训环节需要配置较高水准的实验条件,且需不断维护升级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经费投入需求大。如中国地质大学秦皇岛实习基地已经投资2千多万元,周口店实习基地每年维修运行费高达200多万元。三是地矿油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目前地矿油类专业教师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研究,造成指导学生过程更偏重理论研究,与现代工程技术联系不够紧密。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统计,2019年学校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仅占学校教师总数3%,难以满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地矿油类高校需要加大选派教师到大型企业、工程设计院去挂职锻炼,同时聘请企业、研究院、设计院的优秀工程科技人员到学校任职讲课,但现有的教师发展与培训经费还不能满足教师培养的需要。
他建议,要在未来对地矿油类专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将地矿油类专业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提升至3.5。进一步帮助地矿油类专业提高教学硬件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地矿油类人才。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