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山论”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20.06.07 中国矿业报/赵腊平   

   9

7

6

1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元代诗人戴表元曾经由衷感慨。

        浙江湖州,具有47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是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自古便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富庶之地,历史人文沉淀深厚,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赵孟頫等大量文人墨客在湖州留下遗迹,素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美誉。

      多少年过去,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的湖州演绎出新的传奇----习近平同志几度莅临,使这片土地散发出无穷魅力。而 “两山论”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实践,在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更是使这里成为人们魂牵梦萦的神奇之地。那么,“两山论”是如何在这里诞生,又是怎么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呢?

(一)“两山论”提出的背景

      浙北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有个村子叫余村,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占地4.8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是典型的山村。盛产毛竹。

      而这个村,正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地方。那么,习近平同志为什么会选择在余村提出“两山论”呢?

      湖州石灰岩品质优良。上世纪90年代,余村人先后建起了石灰窑,办起了砖厂、水泥厂等资源型经济实体,成为其时全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当时全村280户村民,一半以上的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石矿也被村民称为全村人的“命根子”,“石头经济”模式曾让余村风光无限。

       那时,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名列安吉县各村之首,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那时县里镇里的大会小会上,都把余村当典型。”

       村民富了,但村民却都把孩子送出去,年轻人不愿意回来。

       因为,开山采矿,炮声隆隆,浓烟滚滚。经年累月的开采,让这片曾经的“江南清丽地”因此蒙尘:淤泥沉积,部分河床在35年内抬高了2米;昔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东苕溪,部分断面“比黄河水还要浑浊”。

       按老百姓的话说,山是黄的,水是浑的,到处灰蒙蒙的。2002年12月,来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在主持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时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3年1月,在习近平的重视和推动下,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 省建设试点省。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重要论断。

       2003年7月,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

        这一决策,迅速传导到浙江每个县、每个村。

        安吉,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茫茫大竹海,不仅吸引导演李安前来拍摄《卧虎藏龙》,也带来了一拨拨大城市的游客。

        从2003年起,余村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从2003年余村着手恢复环境算起,17年间,余村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村集体收入远超开采矿山时期的经济收入。

       而从2005年至今,安吉县的旅游收入翻了40倍之多。2019年,安吉县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占农民收入的20.34%。

(二)“两山论”的提出

      2005年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浙江余村进行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现在靠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发财,习近平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习近平同志说,“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调研余村9天之后,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栏目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短评。文中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习近平同志还进一步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来被称为“两山论”。

其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同志心中,早已萌芽。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

      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任福建省省长的时候,他就前瞻性地提出开展生态省建设,指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三)“两山论”的发展

      2006年3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对这“两座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集中阐述,他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这“两座山”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认为,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此后,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明确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在习近平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个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结合这六大原则,讲话还重点提出了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分别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这“六个原则”、“五大任务”,是迄今为止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完整的表述,而 “两山论”作为六项重要原则之一,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理论体系的核心蕴涵和重要支撑。

      2019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总之,习近平同志以“两山论”为基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而逐步形成、发展的。

     “两山论”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引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的理论之基。

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拒绝的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资源开发,并不排斥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谈到能源资源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决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作者系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