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中国矿业报/记者 潘冰 通讯员 王鑫
“小木耳,大产业”。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先后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期间,他来到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为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点赞。这短短六个字的评价,仿佛在一夜之间就从柞水县传遍了大江南北。
一个月后,金米村迎来了一批手提土壤采样仪器、带着遥感测绘工具、从上到下全副武装的特殊客人——为了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团委日前开展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团日活动,组织该中心优秀青年干部赴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进行学习、对接、调研。
充满干劲与热情的地质青年没有满足于常规的学习汇报,而是发挥专业优势给金米村做了一次“体检”。他们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灾隐患点、村镇周边,边动手实践边思考支撑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有特色才有发展
秦岭地区人杰地灵。木耳就是精准依托当地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的独特资源条件发展出来的特色农业。
金米村在秦岭深处,信息更全面、互动性更强、营销策略更丰富的电商直播成为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柞水木耳走红网络后,曾创下一夜之间销售24吨的佳绩。
西安地调中心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也离不开“特色”二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取之于金米,用之于金米。该中心的青年干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在现场再次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专业背景开展调查工作,调研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支撑地方政府在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实效。一是针对金米村土地和特色农产品开展了地球化学特征调查,依据区内土地和农业现状,采集了土壤、木耳(含培养基)、禽蛋等样品。初步成果显示,区内散养的鸭蛋和乌鸡蛋属富硒农产品,后续调查成果将为更好地开展区内土地质量、生态评价和支撑服务绿色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对金米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潜在滑塌体进行了现场调查,搜集了金米村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资料,从河谷两侧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隐患现状稳定性的角度分析,金米村产业园地质环境较为安全。三是通过无人机对金米村进行了初步航摄,通过快拼软件生成了航摄影像,为下一步开展三维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支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立体化早期识别技术体系及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提供依据。四是前往柞水县自然资源局、旅游局、农业局等单位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座谈、调研,汇总、分析了当地政府的具体需求,并建立了联系。
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只是西安地调中心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的系列学习和调研活动之一。此外,该中心还组织召开了3次专题研讨会,研讨地质调查如何支撑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前往汉中市勉县、安康市平利县等秦岭腹地调研地质灾害和地质遗迹调查支撑秦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实效,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在商洛市商南县红岩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派驻扶贫干部,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集体经济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安全饮水、基础设施改造等方式,确保红岩村整村按时脱贫;积极配合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掌握秦岭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秦岭调研。
由点及面,由理论到实践,由内部学习到野外调查,西安地调中心在此次主题团日活动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也无关任何业绩指标,而是表达了一群青年人用实际行动为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而奋斗的决心。
深挖秦岭资源宝库
“我们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什么?”这是西安地调中心青年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调研的不断推进,他们发现,基层地方政府对地质调查工作助推经济发展、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在秦岭地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富硒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地质文化村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方面,很有可能成为盘活整条产业链的切口。
通过调查,他们迅速摸清了秦岭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禀赋特征,评估了有害元素暴露途径和健康风险,提出有益元素富集区现代农业开发建议,以支撑服务秦岭地区耕地保护、现代农业发展、土壤安全利用及国土空间规划。在提交的报告中,他们给出3点建议:一是以秦岭农用地为重点,逐步推进全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全面系统了解秦岭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质量状况。优选优势农业、林业、草业资源分布区,开展土地“三位一体”调查示范。二是加强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禀赋特征、时空变化趋势等研究,分析环境条件与元素余缺、人体状态的关系,以及环境演化特点和方向。探索定量分析地质过程或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重金属元素来源、迁移、归趋和生物有效性,评估其暴露途径和健康风险。三是综合利用航天、航空、地面高光谱遥感及地球化学调查等技术,以“土壤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为核心,基于数据挖掘、数据融合、数据协同和数据同化等关键技术,构建长期稳定、全面可靠、精准实时的秦岭自然生态-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体系。
然而,他们的“野心”还不止于此。放眼整个秦岭,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地质资源,各级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地方经济、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这让青年干部们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潜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的好机会吗?如果能形成多个像“蒋家坪地质文化村”一样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必将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经过调查分析,他们认为,要持续推进全域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调查村(镇)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形态、地质特征、保护利用现状等基本内容,分析研究地质背景及演化过程,评价综合价值,提出景观开发和地学科普建议;要依托地域特色地质遗迹资源,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基本定位建设地质文化村。“我们希望将秦岭故事与村镇历史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打造‘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新农村、新乡镇。”一位青年边操作无人机边充满憧憬地说。
实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经济发展不仅要快,也要稳。针对秦岭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和紧迫需求,围绕造山带地质灾害生态化、智能化防控目标,他们提出开展地质灾害高精度调查、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等一体化防控工作,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角度支撑秦岭山区高质量发展。首先,围绕山区城镇、拟规划振兴乡村等区域开展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其次,建立基于InSAR、LiDAR以及地球物理优化组合等技术方法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技术体系,高效、准确识别秦岭高植被覆盖区隐蔽型地质灾害隐患。再次,基于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专群结合的智能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最后,以地方防灾减灾需求为导向,建立地质灾害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的联防联治机制,推进地质灾害协同防控体系建设。
凝聚共识 共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抓共青团工作,切实尽到领导责任。”近年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团组织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将政治性与业务性有机融合,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和怎样培养新时代地质青年的关键问题。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组织活动的主题必须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让最广大的青年听到党的声音、认同党的主张、感受党的关怀、实践党的要求,聚拢青年的“人”、凝聚青年的“力”、赢得青年的“心”;同时,也要把青年的坚定信仰、昂扬斗志转化为投身国家建设的实际行动,发挥青年人才的生力军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团组织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随时抓住机遇。以此次活动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后,西安地调中心团委立即开展研讨并征集青年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安排部署了此次学习、调研和对接,努力提高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为青年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地质青年业务能力强,乐于动手实践,情系祖国山水。因此,西安地调中心团委在开展活动时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受青年欢迎的活动。“只有找对方向,才能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该中心团委工作人员颇有感触地说。量身打造的主题团日活动不仅调动了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实现了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而且真正服务了地方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