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长江有色金属网
7月23日上午,雨过天晴,圆梦岛的金鸡菊和绣球花开正艳。
十几天前,市政府与中国宝武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在那里签订三方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中国宝武集团,全球钢铁行业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位居全球第一。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名校,多年来专利及科研成果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一个地级市,凭什么吸引世界眼光?靠什么联结科技前沿?答案是——陶铝新材料。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先导。尤其是当下,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对做强“中国制造”意义重大。
陶铝新材料是具有世界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复合材料。以上海交通大学王浩伟教授团队为代表的五代材料人历经30年不懈努力研发而成。
自2013年落户淮北以来,陶铝新材料正加快产业化应用。因性能优异、优势凸显,其已成为国之重器,广泛应用到我国航空航天和民用领域。此次三方携手,陶铝新材料产业必将展现蓬勃生机、实现跨越发展,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将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作为“四基一高一大”战新产业中铝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坚持招商带动创新驱动“并进联动”,铝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推进产业链条化,着力构建集聚集群优势
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好“科创+产业”道路,积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陶铝新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省委书记李锦斌来淮考察提出的“培育陶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陶铝新材料产业基地”的要求,我市依托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两个特色产业,科学制定规划,加大招商力度,持续延链补链,基地产业链条日臻完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集聚带动效应凸显。
产业布局必须科学规划。为此,我市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及相关单位,高标准编制铝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发挥规模化生产的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耦合链接,带动基地产业链从拉长到增粗的裂变,布局形成陶铝新材料、高端铝板带箔、高端铝工业型材、汽车摩托车配件、再生铝等五大产业板块。
其中,陶铝新材料板块主要包括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公司、相邦公司、陶铝新动力公司、相泰汽车、相腾科技等5家企业,具备年产2.3万吨陶铝原材料、2.7万吨半连续铸锭、100吨3D打印制粉、1000件特种铸件、500吨精密铸件、80万只高性能活塞、26万套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正在建设年产4.5万吨航空航天板材及型材用锭生产线、500万只高性能活塞、150万套汽车轻量化零部件、200万套汽车底盘件零部件生产线。
在此基础上,我市持续推进精准招商,抢抓国家战略重大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坚持招大引强、优中选优,先后引进美信铝业、力慕新材料等一批规模和技术世界的龙头企业。目前,储备陶铝新材料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项目60个,总投资168.63亿元。
为了积极扩大对接合作,我市已连续四年举办全国性的铝箔产业论坛或研讨会,邀请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专家研讨交流,进一步提升铝基基地在全国同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特别是针对陶铝新材料这一世界的新材料,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先后组织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加快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接会等一系列专项会议,加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当前陶铝新材料已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期”进入产业化发展的“加速期”。
目前,我市与奇瑞汽车联合开发新车型副车架,与安徽全柴集团合作研发发动机活塞,与中国商飞、中国商发合作研发试制3D打印叶片、舱门铰链臂、地板支撑梁、飞机蒙皮等部件,与华羿汽车合作研发全陶铝车身和陶铝甲醇发动机,与一汽合作研制汽车底盘转向节、副车架,与上海汽车合作研制汽车门槛和车身件,产品应用多领域开花,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构建高端引领优势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陶铝产业发展,出台的《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将陶铝新材料列为“工业四基”的关键基础材料进行部署推进,先后列入省2020工业“三高”资金投资计划和省“卡脖子”科技专项,同时将陶铝新材料和淮北铝基高端金属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列入省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我市不负众望,抓住机遇,坚持创新引领,勇于登峰造极,以技术为产业赋能一流竞争力。
着眼建优平台聚动能,陶铝新材料和淮北铝基高端金属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目前拥有国家级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平台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8个,特别是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纳入合肥科学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产学研用一体的皖北铝材料产业研究院,激活自主创新强大引擎。基地还拥有我省一家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正申报国家级质检中心。
与此同时,我市狠抓科研促转化,建立“政产学研用金”成果转化体系,加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院所高校合作,深化央企合作对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力度。
相邦公司的陶铝新材料入选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航空材料”;建业科技开发出“3D喷射成型先进制造技术”“等离子3D打印及修复技术”,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
美信铝业生产的0.0045毫米厚度的铝箔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获得9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力慕科技开发的锂电池用铝箔,国内能够稳定量产的不足5家,填补省内空白。
我市还坚持引资引智相结合,建立并用好“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
相邦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尧和教授合作设立陶铝新材料院士工作站,建业科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教授合作设立特种金属增材制造院士工作站,濉溪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教授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
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公司拥有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为核心的高层次研发团队,淮北君意达金属科技拥有长海博文教授为核心的20余人技术团队,淮北五星铝业总经理刘建民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提升基地承载力,着力构建要素保障优势
瞄准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目标,我市不断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产业基地。
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统筹推进基地建设。
设立陶铝办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招商办,分别负责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具体工作。
持续优化基地干部队伍结构,积极推进园区人才管理和薪酬分配改革,有效激发干部“敢于创新、勇于作为”的干事创业热情。
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我市夯实硬件基础,打造功能完善的美丽“梧桐树”载体,招引凤凰来栖。
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园区投入5亿余元,建成污水处理厂、金属表面防腐处理中心、电商产业园、公租房等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设施。陶铝新材料园区规划225亩建设用地,总投资15.2亿元,正陆续建设科研中心、大数据中心、科研孵化中心、双创基地、科研辅助设施、人才公寓。
各园区还出台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创新支持、资金支撑、招商合作、人才引育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创新招商项目载体单位全程代办、窗口单位“无权否决”等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我市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全面落实用电、供地等系列政策。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园区已开通直供气,进一步降低基地企业成本。
设立6.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铝基新材料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其中力慕科技2019年获批1.15亿元支持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当年实现产值5.94亿元,同比增长400.9%。
经过多方努力,我市铝基产业链条从铝板带箔、铝型材等中端产品,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拓展,呈现出规模扩大、产业集聚、创新突破、转型升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目前,我市共有涉铝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2019年,基地实现产值132.9亿元,同比增长22.8%,产值增速超出全省战新产业基地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在全省24个基地中位列第3位。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