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中国冶金报社
砥砺进取 笃行致远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20年7月31日)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变化累积增多、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的召开非常必要,也着实不易。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沙钢,来到张家港。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2020年也是不同以往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任务异常艰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钢铁行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生产经营基本平稳,产品供应保障有力,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难能可贵、成之惟艰,体现了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彰显了钢铁工业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自主性比较强的显著优势,诠释了钢铁行业牢记发展使命、不负人民期待的初心担当,展现了全行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下面,我代表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就钢铁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及当前和今后工作重点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抗疫、生产两不误
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
新冠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面对考验,全国钢铁行业听党指挥,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在应急保供、医疗援助、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宝武、鞍钢、中国五矿、建龙集团、新兴际华、荣程集团、方大集团、普阳钢铁、日照钢铁、柳钢、敬业集团、津西钢铁等第一时间向湖北捐出大额善款,太钢、鞍钢、包钢、本钢、酒钢、山钢、河钢、安钢、首钢、重钢、新钢等第一时间派遣医护人员支援抗疫最前线。身处战疫“主战场”的武钢、鄂城钢铁、大冶特钢等抗疫保产、勇担社会责任“两不误”,紧急驰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全力保证当地医院供氧和居民生活用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钢铁行业累计向湖北捐款超过16.3亿元,捐助口罩超过205万个、防护服超过22万件、钢材超过1.1万吨,派出7支医疗队、医护人员111人。在此,我们也特别向必和必拓、力拓、FMG、淡水河谷、罗伊山、浦项、安赛乐米塔尔、嘉吉等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合作伙伴们致敬,感谢你们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当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钢铁企业第一时间支援海外伙伴。河钢援助塞尔维亚,德信钢铁援助印尼,建龙马来西亚东钢援助当地政府,敬业集团援助英钢,荣程集团援助意大利、日本等,南钢援助韩国、西班牙等合作伙伴,马钢援助法国瓦顿公司,建邦集团援助达涅利集团,十一冶将抗疫经验带给巴铁……健康无界、大爱无疆,中国钢铁行业与世界同行风雨同舟,携手前行,谱写了一曲曲国际抗疫合作的赞歌。
疫情发生以来,钢铁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行业运行保持基本稳定,钢铁产量保持增长。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9158万吨,同比增长4.5%;生铁产量7664万吨,同比增长4.1%;钢材产量11585万吨,同比增长7.5%。按此推算,6月份,粗钢、生铁、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305.27万吨、255.47万吨、386.17万吨,环比分别增长2.56%、2.42%、4.52%,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粗钢日均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9901万吨,同比增长1.4%;生铁产量43268万吨,同比增长2.2%;钢材产量60584万吨,同比增长2.7%。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钢材库存从3月上旬4162万吨的峰值下降至6月下旬的2578万吨,下降了1584万吨、降幅38.06%,但仍比去年同期高111万吨、增长4.49%。
6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4067.64亿元,环比增长8.05%,同比增长6.18%;利润总额235.47亿元,环比增长37.08%,同比增长21.00%;销售利润率5.79%,环比回升1.8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71个百分点。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20903.32亿元,同比增长1.18%;利润总额686.69亿元,同比下降36.35%;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29%,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钢铁生产相对平稳,钢铁企业经济效益逐步修复,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为下游行业复工复产和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这既得益于国家对冲疫情影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源于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和钢铁工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兼并重组、区域整合加快。中国宝武接连重组马钢、重钢,距离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又近一步。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历经15个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取得历史最好发展业绩。建龙西钢破产重整后仅一年便重获新生,生产和经营业绩均达到历史最佳水平。宝武集团八钢将完成疆内产能整合作为2020年一号工程,稳步推进新疆及西部钢铁产能整合。山西支持山西建龙、晋钢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整合省内存量产能,山西建龙托管经营海威钢铁。河北邯郸提出,通过兼并重组,2020年将钢铁企业数量由17家整合为8家左右。江苏徐州计划将18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形成2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20年实现钢铁产能下降30%以上的目标。
超低排放改造继续推进。全国己有超过220家钢铁企业全面启动超低排放改造或已工程过半。今年初,首钢迁钢的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已按生态环境部要求在钢协官网公示,通过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钢铁行业唯一一家通过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验收的企业。河钢集团牵头研发的“钢铁行业多工序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术”上榜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包钢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涵盖了有组织废气治理、无组织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整治等各方面。安钢总计投资49亿元用于环保深度治理超低排放改造,成为行业内首家焦炉烟道气、烧结机全部采用活性炭工艺脱硫脱硝的钢铁企业。敬业60兆瓦超高温超高压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同步配套建设的脱硫脱硝设施使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要求。
创新驱动亮点频出。在推动传统冶金技术变革、探索低碳绿色发展路径方面,中国宝武建设开放性低碳冶金创新研究中心,进行氧气高炉低碳冶金和氢冶金创新工业化研究,我国首个氧气高炉在八钢已点火开炉;首钢采用世界先进的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将含有CO的工业尾气转化为燃料乙醇、蛋白粉及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实现了工业尾气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河钢与特诺恩联手中冶京诚,共同研发、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规模的氢冶金示范工程;建龙年产30万吨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加紧建设,预计9月底将试生产;中国钢研与日钢集团年产50万吨氢冶金及高端钢材制造项目合作签约;酒钢煤基氢冶金中试基地热负荷试车取得初步成功。产品创新方面,宝钢股份全球首发耐微生物腐蚀管材,鞍钢低镍耐海洋大气腐蚀桥梁钢填补国内空白,首钢京唐成功生产头发丝粗细的超薄高端电子产品用钢,太钢“手撕钢”差异化品种率达到70%以上,安钢高强度轻量化700兆帕级花纹板填补国内空白,南钢100毫米厚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壁垒,马钢下线国内首支美标重型H型钢,河钢舞钢Cr-Mo钢板打破国外垄断。
智能制造场景拓宽。中国宝武聚焦“四个一律”推进智慧制造,已有三家钢企实现50%以上操作岗位机器人承担,劳动生产率和安全指数大幅提高。首钢京唐公司探索5G技术在钢铁冶炼领域的创新应用,AI机器视觉表面质检、运输废钢车辆AI识别、无人料场自动化等5G智能制造场景将陆续上线。河钢开启线上“云模式”,云办公、云评审、云监造、云签收、云结算、云培训等确保生产经营不间断、项目建设不停止、营销服务不受阻。华菱湘钢在生产线施工过程中运用5G+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跨国远程装配,助推企业复产复工。包钢白云鄂博智慧矿山实现5G网络全覆盖,薄板厂“黑灯工厂”项目开始施工。中天钢铁应用5G+物联网技术建设厂区一体化进出管控系统项目,打造5G智能园区。南钢联合华为运用5G+工业互联网+鲲鹏生态等新一代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打造智能制造标杆样板。陕钢正在打造智慧生产、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能仓储等十大重点领域的数字化系统,与整个产业链升级步伐同频共振。
“走出去”发展再获突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用工短缺、施工困难等难题,印尼德信钢铁一期全线投产,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再结硕果。敬业集团成功收购英钢,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未来将加大力度升级改造,提升百年钢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泰国东北部成品油干线管道项目,钢材全部来自中国,“宝钢制造”为施工方提供有力保障;攀钢钢轨远渡重洋,助力印尼雅万高铁建设;本钢螺纹钢应用于非洲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项目工程——中国钢铁继续助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
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沙钢与贵州沿河自治县未脱贫出列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攻坚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宝武以消费扶贫带动对口帮扶贫困县产品扩大市场,陈德荣董事长亲自网络直播带货。鞍钢集团针对扶贫点实际需求精准对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帮扶措施,帮助新疆塔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塔县境内塔吉克族实现脱贫摘帽。首钢去年推进产业扶贫项目2个,投资建立扶贫车间带动当地300人就业,并从对口帮扶地区采购3.2亿元钢铁原辅料。河钢依托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通过河钢供应链电商平台、扶贫专柜、专业公司、合作社免费使用注册商标等方式,帮农户打开销售渠道。太钢与15个定点贫困村建立了贫困户农特产品包销协议,踏出一条消费扶贫进企业的新路子,加大爱心超市和项目超市工作力度。建龙集团向黑龙江省铁力市捐赠5000万元,用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带动2017户贫困群众脱贫。酒钢帮扶的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并将继续帮扶10个村1848户7494人严防返贫回贫。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自身改革发展,勇担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企业还有很多好做法、好成绩,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强化服务求创新
协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疫情发生以来,钢协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重要讲话精神,在保障本单位本系统人员健康安全的同时,较早提出“双线应对”策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响应企业要求,反映企业诉求,引导会员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定生产经营,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
钢协较早提出“双线应对”原则和“控疫情、强保障、保安全、稳经营”的工作方针,为全行业统一思想、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定生产经营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疫情发展和工作需要先后成立疫情应对、稳市场、稳经营、稳投资四个工作小组,与主要钢铁企业、上下游行业协会和资讯机构建立了每日信息沟通机制,监测钢材及主要原燃料价格、企业经营效益及资金状况,编发“会长专递”“钢铁生产及销售简要动态情况”“疫情影响及复工复产简要动态”“应对疫情稳经营工作周报”“部分钢铁企业经营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季度)”“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分析(季度)”,帮助企业做好经营决策。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钢协当天向全行业发出《勠力同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2月5日,发出《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呼吁,号召全行业坚定信心,努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4月29日,发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健康运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醒全行业自警自律,谋求长远发展。
为更好地反映企业诉求,在征集会员企业、重点省区市协会、主要上下游行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钢协集中专业力量研究形成《关于疫情对钢铁行业发展影响及相关建议的报告》,就加强运输协调、组织上下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增加炼焦煤供应、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等提出了7个方面政策建议,于2月上旬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家能源局。相关部委分别以回函或回电形式给予了积极反馈,高效务实地解决了部分企业的实际困难。
基于疫情可能对国内钢材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的判断,钢协按照五届十三次会长办公会要求,持续推进改善政策环境、鼓励高端产品出口工作。2月上旬,给八部委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适当提高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缓解国内市场压力的建议。3月10日,向财政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提交《关于调整钢铁产品出口财税政策的报告》,建议将合金钢涂镀板、合金钢卷材的出口增值税退税率由10%提高到13%。3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钢协提出的对合金钢类的调整意见均被接受。
针对企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产能置换和铁矿石供给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钢协通过专报、参加座谈会、面谈汇报、两会提案议案等形式和渠道向有关部委反映、解决问题。
2月12日以后,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委托,同时满足会员企业需求,钢协对已公告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独立法人)复工复产运行开展日监测。同时,定时开展行业经营、市场、投资等方面的信息调度工作,编发“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导引”“钢铁行业经营情况周报”,助推科学有序的复工复产。
3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爱明到钢协调研后,钢协第一时间形成《关于精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投资,保障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请求放开废钢进口的报告》《关于应对疫情支持性政策在钢铁行业落实情况的汇报》等三份专报,通过国资委有关司局向国家反映情况。
同时,积极参与“国资委直管协会复工复产协作联盟”,提供材料协助完成关于复产达产综合性建议和关于“两高一资”的建议,专报国资委并通过国资委上报中办、国办。
为了引导行业企业逐步从疫情应对转向常态化经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协于4月29日向社会发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健康运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5月7日,召开“重点钢铁企业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健康运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会商视频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有关领导与钢协会长、副会长及部分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围绕产能置换政策修订、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推动兼并重组、推进钢铁科技创新、推动超低排放改造等进行深入交流。会后,钢协一方面致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领导,反映企业聚焦的问题,提出可操作、可落实的计划;另一方面,根据已了解的信息或已开展的工作,对企业领导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条给予回应和解答。
针对铁矿石价格高企、走势日益与现货市场基本面背离的情况,先后向有关部委提出《关于做好铁矿石供给保障工作的报告》《关于请求放开废钢进口的报告》《关于调整国家财税政策以鼓励铁矿山发展的报告》《关于将废钢调出限制进口类货物管理名录的请示》,通过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加强钢铁原材料供给保障体系建设的系列提案、议案,积极开展“再生钢铁料”标准制定工作。同时,积极与国际主要矿山公司、指数发布机构沟通,增进共识,推动形成公开、公正、公平、透明、高效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高效做好统计工作,旬报比往常提前1~2天、月报提前2~3天、年报提前20多天发布,年月报各类报表汇总家数增加。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研究,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生产经营座谈会、信息发布会,以及进出口、库存、汽车板等专题研讨会,广泛凝聚共识,维护国内国际市场稳定。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开展面向2035年的材料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钢铁行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四五”重点研发需求征集工作、钢铁行业技术预测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等,为国家制定“十四五”相关规划提供支持和支撑。与国际主要铁矿石供应商、钢铁企业及行业协会等举行高层视频会议,完成“钢铁国际产能有关问题研究”“疫情对钢铁行业境外投资影响报告”,保持正常的国际交往,促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钢协机关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的带领下,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一直保持战时状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会员服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强大战斗力。特别是针对疫情影响,钢协工作聚焦热点难点、大事要事,破解棘手难题,广泛听取意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让钢协很有存在感、企业很有获得感。我在感到高兴、敬佩的同时,对大家付出的努力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危中寻机谋发展
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初以来,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冲疫情影响,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我国经济超预期复苏,为钢铁需求快速恢复提供了必要条件。
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第二季度增长3.2%、由负转正。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万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环比增长5.9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1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降幅均继续收窄甚至由降转升。
制造业关键指标继续改善。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环比加快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为50.9%,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制造业生产持续恢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挖掘机、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5.2%和22.5%。
随着“六稳”“六保”政策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回正,钢铁需求回升较快,5、6月份当月钢材需求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据世界钢协6月初发布的需求预测,2020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萎缩6.4%,中国钢铁需求将增长1%。
上半年,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但钢铁生产在需求预期向好的拉动下保持高强度,钢材库存高位运行、钢材价格承压等问题仍非常突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很大。据钢协统计,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4月底为96.62点,5月15日为98.73点,6月底为103.01点,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前面已经提到,上半年,重点统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35%;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3.29%,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
从表面上看,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疫情导致消费下降造成的,但深层次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制约行业自律的体制机制障碍始终没有破除,企业多而分散,很难做到协同应对市场危机。同时,一些钢铁产能项目借稳投资之机上马,继续走粗放式扩张老路。较高水平的产能释放与实际消费阶段性下降之间的矛盾将导致钢材价格下跌,行业效益下滑,侵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
新老问题交织叠加,钢铁企业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加强行业自律,按需组织生产,做到产供销有机衔接,形成维护市场稳定的合力。龙头企业要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其他企业要做到协同自律,主动调节生产强度、继续降低库存,避免纯粹价格竞争。各地区不能为了追求较高的复工复产率,让本该限产、减产或停产的钢厂和产线增产、复产。
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积极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强调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并致力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财政货币政策、减税降费、降本稳企、改革调整措施、投资发展、节能环保、对外开放等方面释放一系列利好信号,为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传统钢材需求仍将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9.96亿吨,创历史新高,占世界的53.3%,其中9.4亿吨用于国内消费。受疫情影响,国内钢材需求出现下降,但传统刚性需求还在,部分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仍有潜力可挖。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传统基建领域的钢材需求还有增长空间;国家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和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合作一体化发展与建设,将持续拉动钢材需求;适应疫情防控需要的公共卫生设施、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也将产生一定的钢材需求。另外,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80多辆,刚达到全球平均数,远低于发达国家500-800辆的水平。建筑、汽车等行业虽难以拉动钢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仍将支撑国内钢材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这些行业自身加快转型升级,如汽车轻量化、建筑绿色化等趋势,对钢铁材料的质量性能、品种结构等提出新要求,需要钢铁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提高服务水平。
新兴产业需求带来新的机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能够快速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新型基建更具科技特征,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新型基建在拉动钢材市场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改造提升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水平,进一步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使制造业更加智能、高效,竞争力更强,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更加紧密,从而保持和巩固我国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上的地位,降低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和影响,稳定钢材市场需求。
同志们,上半年,钢铁行业克服疫情导致的重重困难,生产运行基本保持稳定,经济效益虽大幅低于去年,但呈逐月改善趋势。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显现,预计钢材需求将继续呈现回升态势,可以弥补一季度疫情造成的需求下降,全年实现正增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自律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生产运行稳定,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巩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钢铁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卓有成效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很多问题待解。例如,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但还不稳固,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矛盾仍然突出;兼并重组推进困难,同质化竞争严重;原始创新投入不足,中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钢铁生产的环境制约越来越强等。
当前,钢铁行业运行向好的态势逐步确立,全行业应适时从危机应对转向常态化经营,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利用我们制度有优势、政策有空间、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要聚焦一个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坚持两大发展主题,加速推进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着重解决行业三大痛点,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持续推进中国钢铁国际化进程。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既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整个钢铁产业的发展主题。一会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将就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做专题报告,下午还将举行科技创新成果展启动仪式暨“十四五”科技创新战略方向院士论坛,和大家一起盘点行业科技创新成绩,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下面,我就坚定不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看法和具体工作要求,与大家共勉。
如前所述,疫情对钢铁生产端影响有限,上半年钢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而钢材消费虽有修复但同比大幅下降。产量增长、需求下降,致使钢材库存一直高位运行。
钢铁企业要对市场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握好生产节奏,按需组织生产,共同维护市场稳定。要在满足传统用户消费需求、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盯住下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发生的前所未有的转变,瞄准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新型基建等新领域的专业化和特色化需求,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增加具有高标准、差异化、个性化特征的新产品,提高功能型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加快由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向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是钢铁行业永恒的主题,是中国钢铁企业多年来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在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规范管理、系统优化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加强对资产负债率、杠杆率变动原因的分析,在各个环节与先进企业对标、向先进企业看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运行效率;要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积极争取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取得实效;积极开拓市场,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增收提高效益;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技术经济指标;开展国内同类企业、国外先进企业竞争力情况对比研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稳妥推进去杠杆工作。
在严禁新增产能政策约束下,钢铁行业通过产能减量置换进行装备升级和布局调整。根据各省(区、市)截至2019年底公告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汇总,全国将退出粗钢产能3.05亿吨,同时新建(含拟建)、改造产能2.76亿吨。在这些新建产能项目中,有一批以局部行政区划为界进行的省域内、同城区近距离搬迁项目,缺乏全局性考虑,将达不到搬迁的目的。
钢铁行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不能有丝毫懈怠,特别注意防范阶段性产能集中释放与实际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造成的供需错配风险,要切实转变一味追求规模效应的粗放发展理念,专注存量调整和优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相关规定,对钢铁产能项目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新建、扩建、新增产能的核实排查力度,确保被置换产能涉及的装备全部拆除到位,巩固好来之不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钢铁企业集中度均超过60%,而我国仅为21%(今年上半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京津冀晋鲁豫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2019年,该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仅25%,比2015年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
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有利于钢铁企业在战略资源掌控、市场有序竞争、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尤其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也有利于钢铁企业更好地开展行业自律,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稳定市场价格,保障行业平稳运行。钢铁行业要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构建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注重提高协同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全球钢铁治理。
今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大宗原料价格均大幅下跌,唯有进口铁矿石价格坚挺,5、6月份连续走高后一直维持在100美元/吨以上。钢材价格低迷,铁矿石价格高涨,二者相背而行,钢铁行业长期微利甚至亏损运行,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窘境和常态,严重影响了钢铁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与铁矿石供应偏紧有关,也与越来越明显地偏离现货市场供需基本面、日益金融化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有关。
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重要市场规则和机制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使上下游合作、全球共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一方面,钢铁和矿山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保持和扩大现货市场流动性,多利用现货交易平台成交,多采用混合指数定价,不断改进指数编制方法论,提高指数代表性,降低浮动价成交权重;另一方面,应继续推动降低国内矿山综合税费负担、适度提高国产铁矿供给,积极推进海外资源开发,增加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多措并举推动解决钢铁原材料保障问题。
为应对疫情,国家加快以5G、大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钢铁行业转变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带来难得机遇。钢铁企业要抓住契机,加快推进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从新材料、新技术、新流程、新管控、新运营、新形态多维度,培育钢铁工业发展新动能,建设智能化的“钢铁未来梦工厂”。建立新型业务架构,开展新型研发创新,构建新型管理决策机制,建成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并行协同的新体系,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精益化的“智”造工厂,形成钢铁智能制造新业态。
低碳绿色发展是世界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内涵。疫情过后,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的要求将更高,钢铁企业职工对岗位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最紧迫任务。
钢铁行业要加快推进并高质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努力,让钢厂与城市和自然更融洽。要与节能环保产业协同构建创新链,共同推进钢铁行业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着力突破低碳工艺技术瓶颈,推动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要开发高强、耐候、长寿命的绿色钢铁产品,体现钢铁的低碳绿色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大力推动钢铁产能总量、产业布局和工艺流程的结构调整,努力把钢铁行业打造成受公众尊敬的行业。要在达标超低排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推动、引领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但每年仍需进口1000多万吨钢材,其中有20%左右是国内不具备生产能力或国内产品存在质量性能差距的。虽然进口量不大,但这些产品多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质量要求严、研发难度高。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严重受挫,亟须提升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
钢铁行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勇于啃硬骨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强化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共性技术研发,通过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科技进步奖励等方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满足新型基建、新兴产业的钢铁材料新要求。通过整合优化各类创新资源,逐步建成不同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扩散功能,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出。以全球化视野推进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组织国际创新合作,加强国际间产业技术交流和共享,力争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引领国际钢铁技术发展方向。
据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统计,到2019年底,建成和在建的海外综合钢厂项目合计粗钢产能1590万吨。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水平与国际比、与兄弟行业比、与自身发展比、与国家要求比都存在很大差距。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窗口期,需要持之以恒大力推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对外投资对我钢材出口的影响,把握好对外投资的布局和节奏。要以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钢铁产业链全球布局优化和中国钢铁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为出发点,统筹发挥各方面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行业协调,推进高水平产能合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布局。
由于自身特点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钢铁行业至今仍在“两高一资”行列,遭受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高载能和资源型产业及产品,看到钢铁行业自身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大贡献,给予钢铁行业公平、公正对待;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要正视新挑战、新矛盾,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抓住国家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机遇,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巩固钢铁工业作为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产业的地位,继续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参与者,勇担社会责任,转变钢铁形象。
同志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显现,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直面风险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笃定前行,砥砺进取,破局开路,为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确保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为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为会议现场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