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中国矿业新闻网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涛研究员研究组对中亚造山带西段的伊犁地块开展研究,系统整理了出露于伊犁地块及邻区的花岗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的空间分布、年代学、主量与微量元素和Hf-Nd同位素等特征,并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
一是通过同位素填图,查明了伊犁地块及邻区的新老地壳物质分布架构。研究人员根据现有资料推断,在古生代,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和大陆生长在伊犁地块及邻区交替发生。
二是厘定伊犁地块南北两缘古洋盆的两期俯冲作用。其中,伊犁地块北缘的岛弧岩浆作用在350 Ma发生了从向陆迁移到向洋迁移的转换,即大洋俯冲(北天山洋)的方式从前进型俯冲转换为后撤型俯冲,且板片后撤伴随着显著的上覆岩石圈伸展、弧后盆地发育;同样,在伊犁地块南缘,岩浆岩时空分布模式记录了在420 Ma和350 Ma两次古洋盆(南天山洋)俯冲方式从前进型到后撤型的转换,且泥盆纪末期-早石炭世的板片后撤同样导致弧后盆地的发育。
三是伊犁地块南北洋盆的最终闭合均发生在晚石炭世。在南侧,古南天山洋的闭合跟随着大陆板块之间的“硬碰撞;在北侧,伊犁地块北缘与一新生岛弧发生了“软碰撞”。
四是通过同位素填图和区域岩浆事件的综合研究,揭示伊犁地块是一个在古生代被显著“再更新”的古老微陆块。
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目前,科学家们对“出现板块构造以来,特别是显生宙以来,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大陆地壳净生长?”仍存在争议。上述研究表明,卷入了中亚增生造山带的微陆块发生了显著的地壳生长,其新生陆壳被大量保存;山弯构造对微陆块内部新生地壳保存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对认识增生造山带微陆块内部地壳生长与保存的机制有重要意义,展示了通过大区域岩浆岩同位素填图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潜力,也为支撑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在伊犁地块及邻区开展深部地质研究与找矿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的基础资料。□ (郑迪)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