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中国矿业报/刘晓慧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提出15周年,也是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5周年。绿色矿山建设业已成为我国矿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2020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绿色矿山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矿业报记者就今年论坛情况采访了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彭齐鸣。
中国矿业报:与往年比较,“2020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有何不同?
彭齐鸣:此次论坛的主旨是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为矿业绿色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与措施。经历了十多年绿色矿山建设实践之后,有必要认真总结交流经验体会,理清思路,明确在新时代持续、有效推进矿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路径。
中国矿业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绿色矿山建设成绩斐然。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进展水平如何?还将在哪些方面努力提升?
彭齐鸣:这些年来,绿色矿山建设成绩斐然,但短板也不容忽视。当前,绿色已经成为所有产业发展的“底色”,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作为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的矿业,绿色更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全体矿业人的共同努力下,绿色矿山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矿山的生态环境有了重大改善,矿山形象有了重大改观。随着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正向着更加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重塑矿业形象”已经不是一句空话,矿业这个传统产业正在焕发青春,以更加理性的方式运行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呵护和营造着绿水青山。
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近年来召开的各类绿色矿山会议的经验交流和现场考察可以清晰看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进展水平。新开元的花园式矿山、金徽矿业的“度假村”式矿区、宁波的矿坑赛车场、鞍钢的万亩矿山披绿衣……,都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成果结晶,也是矿业绿色发展的希望。
在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绿色矿山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实现矿业绿色发的发展的道路上,许多短板需要补,还存在许多“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中国矿业报:加强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彭齐鸣: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实的基础。夯实基础,首先需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期工作主要是绿色矿山示范,通过全国数百个矿山的实践,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的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出台标准的意义在于建立绿色矿山的标尺,而不是“标签”,着力于矿业发展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刻度”,可以用于矿业开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换句话说,“标签”难以涵盖一个矿山的方方面面,更无法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标尺”角度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必须涵盖矿业开发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明确这些环节的具体指标要求。这些筹措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指标很客观地判断各生产环节是否达标。
中国矿业报:绿色矿山建设的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彭齐鸣:对标准体系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忽略“体系”的含义。我国的标准体系建设包括不同层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各有各的定位。一个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政府出台的,最具权威性,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则级别低,意义不大”。这里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底线,是用来“兜底”的,特别是国家标准,是强制性的。这些标准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南,是提出总体要求,不是用来评定绿色矿山的,因用这些框架性的标准给矿山打分必将出现自由裁量权过大的严重问题。框架指南的重要作用在于,为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提供指导性意见,后面这些标准必须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具体、更加严格、更具操作性的规定。
这里需要强调团体标准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社会组织要会同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团体标准。这是因为,团体标准周期更加灵活,可以及时调整完善。一方面可以针对产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更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行业标准的修改完善提供依据。因此,团体标准最具活力,是整个标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组织要在社会治理、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中国矿业报:“2020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确定以“大数据引领矿业绿色发展”为主题,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对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彭齐鸣:大数据是绿色矿山建设不可缺少的支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矿业来说尤其如此。今年的绿色矿山论坛以“大数据引领矿业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向与会者和全行业提出倡议,强调大数据在矿业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蒙草集团是一个通过种植进行生态修复的民营企业。蒙草集团重视大数据建设,收集、保存了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植被方面的数据,为不同地区植被种植提供了科学数据,为矿山生产和闭坑后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为美丽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
由于矿山生态环境是一个体系,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体系。离开大数据的支持无法实现整个生态环境的真正修复。以植被种植为例,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复绿,而是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能够客观反映当地土壤、气象等综合条件的大数据。而且,这各种大数据的收集、汇总与分享应用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
中国矿业报:在中国矿业行业发展过程中,中国矿业联合会是“桥梁”,是“纽带”,是“传感器”,是“扫描仪”。那么在履行行业社会组织职责,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今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论坛将以什么形式组织召开?
彭齐鸣:交流是矿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中国矿业联合会视交流平台建设为第一要务,旨在通过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也以此履行行业社会组织桥梁、纽带和“传感器”、“扫描仪”职责。至今为止,中国矿业联合会已经有了多个品牌会议,分领域构建了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多年来的经验让我们意识到,矿业领域的交流平台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交流的内涵有待补充完善,交流的内容在站位、视野和接地气等方面都有待改进提升。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在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站位,了解实情,聚焦行业关注的重大问题和行业需求,让交流平台更加务实、高效。二是交流的形式有待改进,要针对需求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传统会议的方式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很多方面难以充分满足与会者的需求。而且,传统的参会模式受众面有限,难以达到预想效果。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线上会展的发展速度,中国矿业联合会的各品牌会议也一律改为线上运行。在线上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线上方式解决了实体会议遇到的许多问题,在保证演讲嘉宾到会和扩大参会人群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三是全行业都要增强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互动。参与群体的规模是交流平台质量的基本保障。
“2020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将采用线上方式,并采用设立分会场的形式组织全国参会者。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组织参会者参加交流,在发挥线上会议优势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实体会议的优点。
中国矿业报:您对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有何寄望?
彭齐鸣:矿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只要全行业结合实际切实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扎扎实实抓好落实,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取得更大成绩,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