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奋力摘取铜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2020.09.01 中国有色网   

1
华创新材料公司铜箔设备。

2
铜陵有色铜冠铜材公司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这是公元754年,诗仙李白游历安徽铜陵时留下的千古绝唱,还原了唐代铜官山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的铜冶炼场景。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母亲河在此蜿蜒而过,铜官山矗立其侧。铜陵的铜冶炼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纵横3500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支铜业股票,第一个铜工业基地……这座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城市创造过无数国人瞩目的成就。时至今日,铜产业仍旧是铜陵的主导产业之一。

1949年,一座年产2000吨的粗铜冶炼厂从无到有,拔地而起。世界500强企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正是从这里出发,逐渐发展壮大走到了世界铜舞台的中央。数万热血儿女,怀着满腔热忱从全国各地奔赴铜陵,投身铜冶炼事业并长久扎根于此。由此,铜陵市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铜工业基地。

大自然的馈赠给予这座城市无限荣光,20世纪90年代,铜产业产值一度撑起全市90%的经济总量。但随着长期的开采与消耗,这座曾以铜兴业的城市,逐步走进一个又一个困境中:经济结构单一,环境破坏严重,经营机制落后,“资源饭”开始吃不饱了。曾卧在“宝藏”上实现“躺赢”的铜陵人开始焦虑了。

1991年,铜陵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这一年,一篇题为《醒来,铜陵!》的文章在当地媒体发表,“改革大潮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再躺在产品经济上酣睡了。环顾神州,时不待人……每个有志的铜陵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无愧于脚下这块浸满烈士鲜血的土地?!”此文由时任铜陵市市长汪洋主笔,句句直抵要害。”一场“醒来吧铜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序幕就此拉开。之后的30年里,铜陵又先后发起了“起来,铜陵!”大讨论、“崛起,铜陵!”大讨论、“我在中心干什么?我为中心做什么?”大讨论。全体铜陵人都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剖析发展面临的差距与不足,探讨铜陵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不断地摸索,铜陵的城市转型路径也日渐明晰。2009年,铜陵市被正式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下,铜陵的铜产业发展在思考和探索中熔旧铸新。近30年里,铜陵始终在曲折中向上攀登,在困难中欲火重生。每一次大胆的尝试,每一次华丽的转身,每一个勇敢的突破,每一个改革的动作,道道辙痕,都是铜陵铜产业爬坡过坎发展的见证;三十而立,在时代的洗炼中,这座城市打破了资源枯竭的禁锢,披荆斩棘、飞云踏海,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做强铜冶炼 做优做大铜加工

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并非一日之功,正是因为经历了一些弯路,铜陵不断思变,最终在阵痛中得以涅槃。近30年来,一轮又一轮改革在铜陵轮番上演。经历了若干年的沉淀,铜陵铜产业发展终于收获了成长,培育出了果实。一方面,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铜陵第一冶炼厂退役,由技术一流的两座冶炼厂所替代,铜冶炼规模从曾经的年产2000吨粗铜扩大到年产130万吨高纯度阴极铜;另一方面,铜陵坚定发展高端铜加工产业,延伸铜加工产业链。现在的铜陵,已经彻底摆脱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病态”,脊梁骨直了,肌肉健硕了,身体硬朗了。一大批优秀的铜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在困境中突出重围。

2019年,全市铜产业规上企业84家,累计实现产值12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84.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3.5亿元。2020年上半年,铜产业规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603.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4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7.9亿元;铜产业实现利润4.6亿元;实现税收4.8亿元。全市铜产业规上企业在全市规上工业中产值占比63.9%,营业收入占比76.2%,工业增加值占比39.1%。

目前,铜陵铜加工已形成铜杆线产业链、铜板带产业链、铜管产业链、铜棒产业链、PCB产业链、铜粉产业链、铜艺产业链7条完整的产业链。铜板带、铜棒、铜杆、铜箔、铜管、电磁线、电缆、覆铜板、半导体引线框架、LED支架、印制电路板、磷铜球、铜粉、铜水表、铜五金、铜工艺品等16类铜加工产品齐全,为铜陵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铜陵铜加工能力超过150万吨,铜陵有色生产电解铜1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3%;铜陵铜材产量1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2%;电磁线产量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电磁线、铜箔、铜管、铜板带、黄铜棒、覆铜板等企业主导产品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今天的铜陵,铜产业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矿山装备全国一流,铜冶炼技术和主要铜加工产品生产装备国际先进,铜产业研发实力较强。近3年,铜产业企业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34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铜陵有色、精达股份等龙头骨干企业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70项。

从有序开采到深加工,从铜基新材料到艺术品,一大批优秀企业串珠成链,在铜陵铜产业发展链条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推动这艘铜产业巨轮破浪前行。

3
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双闪”工艺装备。

2017年末,冶炼届的两位“大腕儿”——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双闪”和“奥炉”厂区全面整合,成为全国第一大单体矿铜冶炼工厂,为城市铜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铜陵有色金威铜业分公司先后突破了第二、三代引线框架材高端电子铜带技术,高端合金产品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铜陵格里赛铜冠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连续高速锻打-展开式退火-型辊精密轧制”技术,精密异型铜带,有效延伸了铜陵有色的铜加工产业链。铜陵有色铜冠黄铜棒材有限公司是铜陵规模最大的铜棒企业,设计年生产能力为高精度黄铜棒7.5万吨,挤压法生产工艺装备水平高,主要生产高精度易切削、热锻棒、耐腐蚀棒等高精度铜深加工材料。铜陵有色铜冠铜箔公司生产的6μm、8μm、9μm锂电池铜箔是实现5G信息时代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截流体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中承担传输信号的重要导体材料。

在铜陵市拥有高质量铜箔生产技术的,还有铜陵市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厚度范围为4.5μm~10μm锂电池用超薄型高性能铜箔。

生产FR-4高性能覆铜板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铜陵华科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铜陵覆铜板唯一生产企业,目前已形成年产1000万平方米覆铜板的生产能力,2019年生产覆铜板733万平方米。

铜陵市PCB产业已初具规模,超远精密电子、华弘电子、乐凯特电子、安博电路等4家企业在PCB产业园投产,主要生产双面及多层印制线路板,总产能260万平方米,2019年的产量为79.5万平方米。

铜陵市目前有精达集团、兢强电子、铜冠电工、天河科工贸公司等4家企业生产电磁线,2019年共生产电磁线20万吨。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电磁线产能26万吨,稳居世界第一。该公司大数据中心自主研发的精智电磁线工业互联网管理平台,为传统电磁线制造业的绿色化、轻量化复杂度设计提供了可行性。顶科镀锡铜线公司生产的汽车用电线芯线、电子用镀锡铜芯线、风能发电及动车用铜芯线等产品产能已达5万吨,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
海亮安徽公司铜管生产线。

2010年,海亮(安徽)铜业有限公司入驻铜陵市,这家具备年产12.2万吨铜管生产能力的企业拥有网状齿内螺纹铜管、镶嵌式内螺纹铜管等31项专利技术,产品销往格力、美的等知名空调生产企业。

2019年,铜陵市生产电缆约25.9万千米,包括特力电缆、成力特公司、中冠新材料、泰成实业、华宝电缆、金海螺线缆、朝阳电缆、铜泉电缆等,主导产品为塑料绝缘布电线、控制电缆、电力电缆、(钢芯)铝绞线、计算机电缆、高精度插头线、船用电缆、阻燃耐火等特种电缆等。铜陵铜泉线缆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有塑料绝缘布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补偿电缆、架空绝缘电缆等16大类300多个品种。坐落于金桥工业园内的铜陵泰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铜陵市早期创建的民营企业之一,年产值1.2亿多元,生产能力达2000万套。

铜粉产品可谓“小身体里藏着大世界”。国传电子材料公司、安徽旭晶粉体公司、铜陵铜基粉体公司和安徽鑫佳铜业有限公司,企业产品涵盖纯铜粉、铜锡合金粉、铜锌合金粉、球状铜粉、片状铜粉和超细铜粉等,采用气雾化(用氮气雾化)和水雾化生产工艺,总产能1.8万吨,2019年产量约5000吨。铜陵鑫佳粉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铜及铜合金粉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2条自动化水雾化金属粉制粉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年产量达3000吨,销售额可达2亿元。安徽旭晶粉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4条水雾化生产线,具备年产2000吨铜粉和铜合金粉的能力,水雾化3D打印铜粉、球形铜粉及铜合金粉系列产品技术领先。

目前,铜陵市主要有全威铜业、铜陵有色、长江铜业、金生铜业4家企业生产铜杆,2019年共产铜杆129万吨(含贸易外协),其中低氧铜杆占比超97%。

铜陵市博物馆珍藏着诸多本地出土的铜器文物。通过数字博物馆,则可以与来自全球各地知名博物馆的青铜“镇馆之宝”亲密接触,实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汇。人类制造铜工艺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晚期,在古代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宝贝”。现在,铜工艺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备受欢迎。凭借有力的资源优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目前,铜陵市规模比较大的铜工艺生产企业有铜官府、新九鼎、金蜗牛、佳茂雕塑、青铜时代、聚福缘、铜铭堂、大明铜匠、金星铜文化、铜天下等10家,年总产能5000吨,总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近些年来,面对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考验,铜陵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延伸与替代结合,创新与改革并举,绿色与共享并重,将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攻坚克难,负重前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发展质量取得新成效,创新动能再获新突破。做强铜冶炼、做优铜加工,昔日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逆袭。铜陵,已再次“醒来”。

“两山”论落到实处

绿色转型足音铿锵

2014年,位于长江岸边的铜陵滨江生态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被市民们赞誉为“铜陵外滩”。公园内有一座现代化图书馆建于水上,这是八百里皖江上首个由废弃码头改建而成的书屋。面朝缓缓江流,背倚碧树繁花的岁月静好之下,第一次到访铜陵的人怎么也想象不到,若干年前此地是另一番景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铜陵人的记忆中,长江边厂房连片,私建小码头一个接一个,浑浊的江水望不到边;天井湖里翻着白沫,冶炼厂的烟囱像头巨兽吐着黑烟,酸雨在这座城市里见怪不怪。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在依靠资源禀赋兴盛而起的城市背后,是环境污染带来的创伤。推进绿色转型,是新时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大潮中,铜陵努力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循环利用,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到实处,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两山”论自提出至今已有15年,这一历久弥新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愈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恢复“铜都”生态环境、抓好污染防治,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也是铜陵践行“两山”论、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如今的铜陵,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城市经济体系的思想入脑入心,也成为当地铜产业链所有生产企业的共识。

经过多年的痛定思痛及“刮骨疗毒”,铜陵终于摆脱污染之茧的束缚,在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着力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能源资源节约4个方面下功夫,实现了绿色蝶变,还清了历史欠账,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环境答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铜陵力量。

2019年,铜陵实现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成功入选2019年安徽省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入选安徽省唯一的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市,入列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国家级绿色矿山1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企业5家,全市绿色矿山创建面达70%,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在铜陵召开,绿色矿山工作获得自然资源部的肯定;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92.46%;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8%,空气优良天数、地表水质量均居全省第4位,已超额完成二氧化硫和氨氮省控“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建立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共建共育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与中国三峡集团共建共促水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54亿元,较上年增长97.9%。

2020年,铜陵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25%,优良天数比例占81%以上;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较2015年削减17.6%(5174吨)和17.6%(9240吨)。

5
铜陵有色金威铜业分公司铜板带设备。

6
精达里亚公司漆包线设备。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铜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历史总是在标志性节点上镌刻永恒。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个关键节点上,铜陵以实际行动全力推动由原材料城市向智造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自由无障碍城市、无废城市转型,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加速推进铜陵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高质量转型,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态度回答时代之问,以“背水一战、奋起直追”的姿态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提升产业链水平、提升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开拓产业转型新境界。一分的资源天赋,九分的后天努力,成就了今日独具特色的铜陵。铜陵的转型贵在不见异思、不好高骛远,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心无旁骛做大做强铜产业,推动铜深加工链升级,同时把重点放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上。

在铜陵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国家新型工业化(铜及铜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专利产业化(铜深加工)基地、铜陵铜产业(铜基新材料)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获评国家级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这座城市的名片上,荣誉和成就不断加码;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铜专业质检中心、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实现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铜陵为加快推进对外合作,全面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率先编制《铜陵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主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构建对外合作开放新平台,举办规格高、规模广、成效显著的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等多项活动,加入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设立长三角(铜陵)融合发展基金,开启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表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铜陵必须抓住用好的重大机遇。要对标沪苏浙,进一步提高站位、高点定位,以高度的自觉贯彻国家战略、践行“两个维护”,以主动的姿态对接先进生产力、融入国内大循环,以宽广的胸怀接轨国际化、深化改革开放,以创新的思路借鉴经验做法、借力助推发展,以进取的精神勇于攀高比强、奋力争先进位,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几年,铜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出台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支持重点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拓展产业投资,目前,铜陵有色在厄瓜多尔出资建设的米拉多铜矿产出的铜精矿已运抵铜陵并投入使用。

为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制,铜陵设立了安徽省唯一的民营经济促进局,认真履行“四送一服”、政策研究、工作协调、督查推进等职能;成立“双组长”设置的领导小组等一系列举措,为高端铜深加工企业在铜陵落地开花提供良好基础。

为了让产业集群发展更加扎实,铜陵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系列招商优惠举措,让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发展插上了翅膀。中兴5G滤波器核心供应商——华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杨亚萍说,2019年7月,华沣通过招商引资进驻铜陵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税收、房租、水电等诸多方便提供了极其优质的条件,这样的“大礼包”让企业能够在这片沃土上安心求发展。

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启生表示,要不断攀登,奋力摘取铜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当前,铜陵市正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实施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着力做强铜冶炼,做优铜杆线缆、板带等7条铜加工产业链,拓展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耦合发展的3条产业链,聚力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希望铜陵铜产业发展能够“再启新航程”;继续发挥技术、人才等优势,聚焦铜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爆破口”,推动铜陵勇立铜产业发展的“最潮头”。

集群式发展人心所向

抱团取暖共克时艰

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产业升级的乐章,在矢志奋斗中赓续。铜陵已具规模的铜产业集群式发展到底有什么魅力?

2018年,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赫然在列。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为铜陵进一步延伸了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链。站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和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交汇点,铜行业也应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铜陵支持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园区建设可谓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铜产业一头连着传统产业,一头连着新兴产业。长长的产业链上,每一家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但每一家企业都朝着共同的方向进发——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前行。依托身处长三角地区的便利优势,在铜陵打造产业集群式发展,能够给铜加工企业提供更多的机遇,能够在原料和市场上实现“快人一步”,也能够在打通上下游之间提供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

抱团取暖方可熬过严冬。70年前,拓荒者从四面八方奔涌到这一方流光溢彩的热土,投身铜工业,为新中国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70年后的今天,经过了无数历练实现二次工业化的铜陵再次敞开胸怀,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态度广发“英雄帖”,召唤更多高端铜产业链上下游、铜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及专业院所、顶尖人才加入铜陵铜产业集群“朋友圈”,壮大“群成员”队伍。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