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苓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发展方略布局关键之年,钢铁生产技术装备如何紧跟钢铁行业需求准确把握发展趋势,聚焦节能、智慧、高强材料生产的技术装备研发供应体系如何建设,是钢铁以及重机行业共同关注的大事。日前,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社昌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在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并行的新格局下,攻克先进钢铁生产装备中的“卡脖子”技术装备,做好技术装备开发的人才培养,研发钢铁生产装备前沿技术,实现钢铁行业技术装备需求与研发供应体系无缝连接,构建完善的研发供应体系尤为重要。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将节能与智能融为一体的炼铁技术、高效绿色的炼钢技术以及薄板带连铸连轧技术已使板材“一键式”生产成为现实。而围绕钢铁生产过程节能化、钢铁材料高强化、生产工艺灵活化的目标,以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一体化为基础,以数据挖掘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生产流通的全智慧化运营,将是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基本趋势。
王社昌认为,我国钢铁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日韩,超过美国。在钢铁品种开发与材质性能提高上,我国已经构建起了由钢铁企业、科研院所、上下游客户组成的较为稳固的产学研用体系,但在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供应上,还存在体系松散、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支撑偏弱、主要基础元器件自主供应率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的问题,降低了低碳冶金、近终型加工及检测技术装备的自主供应质量。他指出,想要完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供应体系,要在以下4个方面着力:
一是搭建先进钢铁生产装备协同设计制造硬件平台。掌握先进钢铁技术装备基础技术研发、应用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成套供应等基本要素,实现技术装备的协同研发与供应,构建钢铁生产装备供应侧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硬件平台。将平台功能延伸到对技术装备使用状态的掌握,解决好多维异源数据的接口问题,在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先进钢铁生产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钢铁行业智慧生产。目前,由中国重型院牵头联合国内10家单位,正在以连铸仿真实验平台、钢液精炼的真空抽气实验平台、高端钢板精整实验平台3个离散平台为基础,搭建复杂重型装备的网络协同制造硬件平台。在该平台搭建完成后,在平台上输入技术装备研发任务即可得到任务分解与成果合成,历经设计开发与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装备数据采集与产品在线检测、数据分析与工艺优化等各个阶段,最终实现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该平台基本硬件架构已经搭建到位,正在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设计。
二是建立钢铁生产先进技术装备研发需求供应对接机制。市场需求是应用技术开发的强大动力,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的前提条件,因而需要用户给开发者出题目。所以,无缝连接钢铁行业技术装备的需求与研发供应体系对实现共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重型院最早采用了市场与科研融合促进的模式,在市场机遇、市场发现中选定课题,利用市场收益筹集研发经费,运用研发成果实现对行业需求的供给,目前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这一模式,在 “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中国重型院掌握了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支持钢液精炼的机械真空泵成套技术、板坯连铸结晶器在线热调宽技术、方坯连铸重压下技术、汽车板精整生产关键技术、石油钻杆套管镦粗加厚技术、管材高速冷轧技术等几十项钢铁生产关键技术。在新一轮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的需求问题上,中国重型院在融合机制上采取了“区域经营+行业预报”的新模式,重视行业机构的信息提示作用,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行业需求。今年初以来,中国重型院已经向国家部委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提交了30多项亟须突破的钢铁生产先进技术装备清单,希望引起各界重视。
三是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发体系建设,发挥其拉动和溢出效应的作用。总结以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执行经验,积极推动牵头单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的衔接、人才培养、成果衍生上完善机制,支撑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研发供应体系建设。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重型院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成了亚洲先进的高品质钢连铸仿真实验平台、钢液精炼真空脱气实验室,除为钢铁企业钢种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外,衍生科技成果达10余项之多,成为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构建技术装备研发供应体系的成功案例。从目前钢铁工业装备总体技术水平来看,中国重型院已经处于领先位置,今后的研发任务有2个主要方向:一是瞄准技术装备性能再提升,二是研究工艺变革催生新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特点是集当前关切与前沿布局于一体,因此新工艺催生新装备的发展趋势极其符合科技重大专项设立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于解决问题的基本优势,完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装备研发供应体系,推动钢铁强国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
四是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制造供应体系。“小核心、大协作”的制造供应体系将是先进钢铁生产装备的关键供应体系。冶金设备制造企业本来就处于产业链低端,这些年,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人工等成本越来越高,收益难以支撑运行。现在,在需求侧产能压减、生产灵活性提高、经济大环境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形势下,更加困难重重,有些制造企业又一次面临生存危机。大型制造企业存在资本金投入大、极限装备优势发挥不足、产业链条过长、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中小型企业又有产业链条过短、抗风险能力弱、人员流动大等问题。作为钢铁工业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制造一直是产业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现状令人担忧。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在信息技术已如此发达的情形下,如何统筹利用制造资源,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之下的同业大协作格局,是有关部门、行业、地方及链条下游企业要从政策、措施上进行研究解决的大问题。
王社昌认为,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工作,应该能够将需求与供应紧密连接,进而达到钢铁生态链“固链”“补链”“强链”的目标。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