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城市地质调查”工程下设“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该项目分析了地质灾害特征,更新了水资源数据、初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成果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建议。
据介绍,该项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承担。主要目标任务是围绕牡丹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提质扩容优化、特色品牌打造等对地质工作的重大需求,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调查工作,为牡丹江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地质技术支撑与服务。通过项目实施,项目组取得了系列地质调查成果。
一是掌握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现状,服务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管理。开展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现状调查和对比分析,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明确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解译面积和占比。结合前人调查成果,编制了涉及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草地、湖泊和湿地资源,综合评价和空间规划等六类34张图件,为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二是地质灾害调查服务防灾减灾工作。调查研究了牡丹江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评价。牡丹江市区现有各类地质灾害点65处,其中崩塌点23处、滑坡点7处、泥石流35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人口集中、人类活动较强烈的低山丘陵前缘。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240.2km2,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中易发区面积518.6km2,主要分布于山麓前缘、局部道路两侧及水系较发育的沟谷地带;低易发区面积261km2,主要分布于东村林场、放牛沟三道关一带。针对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项目组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同时,项目组作为主要技术力量纳入政府防灾减灾体系中。
三是回应政府关切问题,找水打井服务民生。牡丹江市主城区水文地质单元可以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水质总体良好。针对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提出的“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否引发地面沉降的地质问题”,项目组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复合对比分析等工作给予了回答:牡丹江市主城区地下水资源量总体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引起地面沉降问题。此外,该项目成功钻出5眼构造裂隙水服务贫困乡村,编写的工作专报得到了市领导的赞誉和好评。
四是服务牡丹江市“双评价”工作。初步编制了牡丹江市“双评价”技术指南,针对牡丹江市资源环境特征,确定了坡度、地形起伏度、降水量等9个评价因子分级标准,从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两个视角开展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和灾害4项单要素评价,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并提出了城市总体规划意见建议。□
(左力艳)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