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系列成果之一——《中国矿产地质志·典型矿床总述卷》。该志书以矿种为主线、以典型矿床所在地为顺序编纂而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矿床的综合信息,为深入研究成矿规律提供了基本素材,为有效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提供了典型矿床借鉴样板。
据介绍,该志书编制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主要目标任务是汇总全国重要的、代表性的典型矿床,便于从事矿产地质工作的各界人士使用,以了解全国性、区域性、分类别矿产资源的概貌。
中国矿床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矿产地分布非常广泛的国家之一,从最西端(也是最高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5700m 海拔的火烧云铅锌矿(最大的铅锌矿)到最东端——祖国宝岛的金瓜石金矿(最大的金矿之一),从最北端黑龙江流域(东北)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西北)的砂金到最南端南海盆地中的油气资源及南沙群岛的鸟粪磷矿,从最浅的(地表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矿产之一)到最深的胶东式金矿和若干油气矿藏,不胜枚举。
汇编了我国重要典型矿床,提供了类似于矿床词典的专业工具书。该志书是从全国4500个成型矿床中挑选了1466个典型矿床(田)编纂而成的,分别介绍了各个矿床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成矿系列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并对其中1054个矿床配以矿区平面地质图和剖面地质图,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查得到、用得上”的专业工具书。
配有中国典型矿床分布图(1∶5000000)及说明书,全面、直观地展示了我国重要矿种典型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突出表示了重要矿产资源的种类(矿种)、规模及分布等,对深入研究中国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等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典型矿床作为具有代表性、重要性的矿床,是承载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基础。经过发展,成矿规律研究已成为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客观地认识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之自然规律的系统性工作,其研究内容涵盖物质(what)、时间(when)、空间(where)、成因(why)、研究主体(who)和服务对象(whom)等。我国在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多类型反映我国特色的(区域)成矿模式,如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赣南石英脉型黑钨矿的“五层楼+地下室”模式等,逐步深化了对各矿种的区域成矿规律认识。
典型矿床是有效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的样板,实用价值高。该志书在联合各矿种研编过程中,通过对典型矿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再研究,对部分典型矿床的就矿找矿、深部找矿提出了建议。例如,在大宝山典型铜矿研编过程中发现,英安斑岩中的铜矿化是受一组北西倾向的陡倾细脉控制,提出调整勘探线方向与钻孔倾角后,钻探控制了英安斑岩中8个矿体,探获新增铜资源量38.3万吨,平均品位0.31%。□(左力艳)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