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2020.12.02 中国矿业新闻网   

运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以下简称“二一四地质队”)长期工作生活在这里,建功立业更是在这里。通过该队地质人的长期努力,现已查明垣曲境内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达21种,其中铜矿资源尤为丰富,储量为400余万吨,为全国第三。探明铜矿峪矿为大型铜矿,篦子沟、胡家峪、桐木沟、老宝滩为中型铜矿。作为全国大型铜矿之一,铜矿峪目前仍有较大开采空间,后四个中型铜矿虽已过富采期,但深部采矿潜力依旧巨大。

初心篇:积极响应  挺进中条

时空穿越回1953年4月,在山西绛县横岭关、闻喜刘庄冶一带,二十余人的队伍在布满荆棘、坎坷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艰难地攀爬行进。偶尔路过的村民停下脚步,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当然,这群人既不是民夫,也不是商旅,他们是二一四地质队最早奉国家之命,挺进中条,寻找国家发展急需的铜矿资源的地质队员。

从那一刻起,这支功勋地质队的传奇,开始在巍巍中条山徐徐拉开大幕。

据史料记载,垣曲一带开采铜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之后的各朝代都在运城绛州等地设铸钱监,使役大批民夫、工匠采铜铸钱。在地质普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在中条山地区发现了近百处大小老矿坑洞,依稀可见当年开采、冶炼的痕迹。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中条山矿产资源垂涎三尺,1941年至1943年期间,日本参谋本部调查班、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曾先后派人到垣曲县进行矿产调查,并写有《山西省垣曲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蓄意掠夺。

历经沧桑,几度盛衰,中条山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从未停止,但一直以来均属零敲碎打。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建设,工业发展,急需资源。毛泽东主席作出了“开发矿业”的号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决定在中条山地区以铜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普查找矿和地质勘探。

1953年初,在河北省张家口成立了“一四三勘探队”(二一四地质队的前身)。由当时地质行业资深专家王植担任第一任队长,并从湖北大冶、内蒙等地抽调地质技术人员和勘探施工工人。勘探队成立后迅速行动,一行人肩扛行李,驴驮器材,越过苍茫丛林、崎岖山路,到达中条山腹部,最终在运城区域垣曲县铜矿峪附近安营扎寨,勘探作业。

1954年,原地质部将铜矿峪作为勘探重点列入国家计划。华北地质局迅速将“一四三队”进行扩建,并更名为“二一四地质综合勘探大队”。队部机关设在垣曲铜矿峪,后迁至垣曲皋落。当年年底全队职工达2315人。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也由8人增至100余人。队伍的扩张为开展大规模地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特别要提及的是,二一四队在进入垣曲后得到了垣曲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当地群众像战争年代之前一样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全力以赴无条件地支援勘探工作。工农合力,架桥铺路,人抬肩扛,克服了重重困难,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地质勘探工作。我国相关部门迅即批准成立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掘洞采矿,为国家建设提供急需的矿产资源。

发展篇:壮丽事业  不朽功勋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作为拥有多种地质工作手段的综合性地质大队,二一四队由最初的集中勘查中条山垣曲一带的铜矿资源转移至对运城地区全境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摸排勘查。一代代地质人披荆斩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探索前行,经过多年拼搏,对垣曲全境望仙、宋家山、历山、窑头、王茅一带,利用地质普查和物化探、钻探等地质工作手段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摸清了运城地区乃至整个晋南地区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家底。

在运城区域,除在垣曲县发现大中型铜矿外,二一四队还在绛县、闻喜、稷山、平陆、永济、新绛、芮城、夏县、盐湖区等区县勘查探明多种铜、铁、金、石英岩、白云岩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寻找勘探出一批储量丰富的磷矿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探明了交口响义铝土矿、运城平陆下坪铝土矿、曹川铝土矿,使山西铝厂得以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急缺的铝资源。先后完成了运城“盐湖矿区普查”、“盐湖地质评价”、“盐湖芒硝矿地质勘探”等工作,为古老盐湖的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据统计,在运城地区工作的地质队伍中,仅二一四地质队为国家提交的各类地质报告就达450余份,探明的大中型矿床主要有:大型铜矿1个,中型铜矿6个,提交铜矿储量400余万吨;大型铝土矿2个,中型铝土矿3个,提交铝土矿储量1.28亿吨;中型磷矿2个,提交磷矿储量共计7016.6万吨;中型铁矿2个,提交铁矿储量共计1376.9万吨;中型硫铁矿1个,储量达731.5万吨;大型芒硝矿1个,提交固体矿储量7950.23万吨、液体矿储量374.13万吨。另外,地下水补给有用离子动储量17.45万吨。

峥嵘岁月,深山峻岭到处有地质工作者奋斗的足迹;火红年代,历史丰碑里有地质人为国家建设创造的辉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探明地下宝藏的尖兵,这支队伍风餐露宿与狼蛇为伴,披荆斩棘与困难相搏,常年累月奋战在最艰苦的野外,换来了丰硕的地质成果。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因“中条山铜矿地质”成果突出,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1980年,因在中条山找矿成果显著,二一四地质队被原地矿部授予“功勋地质队”荣誉称号。为表彰二一四地质队在中条山找矿的突出贡献,1986年,原地矿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为为该队在中条山脚下垣曲县城树立功勋纪念碑。

千年矿山又青春,沉睡铜矿耀世人。工业发展跨骏马,垣曲盆地换新装。丰富的中条铜矿资源在支持我国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运城地区,特别是垣曲县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支撑作用。最初的垣曲县城,设址在沟壑交错的深山老林之间。而后,资源兴地,资源兴民,百姓们因矿而兴业,因矿而富。如今的垣曲县城,高楼林立,风景优美,这座城市的兴起与当地矿业发展密切相关。

转型篇:乘势而上  再续辉煌

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发生了巨变,传统地质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改革转型,适应新形势,这是所有地质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为适应地勘行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地质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探索、思考、实践,明确摒弃过去那种“行业独立、作业神秘、模式单一、脱钩地方”的传统地质工作模式,提出“发挥优势、对接需求、支撑政府、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对接,为政府提供诸如环境保护、灾害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相关地质服务。

二一四队积极调整思路谋求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延伸地质服务链。地质服务区域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积极作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地质解决方案。目前,该队已形成“以地质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发展格局,拥有9项甲级资质、17项乙级资质、2项丙级资质、6项专项资质,领域涉及地质找矿、岩土工程勘察及设计、地灾治理、航测遥感、地热开发、基础施工、农业地质调查、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及治理、矿业开发、环境评估等。

此外,二一四队不断强化自身队伍实力,紧跟政策导向与产业动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先后成立了岩土工程设计所、地灾防治研究所、地热开发研究所、航测遥感中心,购置了拥有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旋挖钻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在盐湖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了高标准的实验测试中心,可开展土壤、水系沉积物、三稀元素、地表水、地下水等项目试验检测。在地热回灌方面,摸清了运城盆地地热资源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取热不取水、以灌定采的地热回灌工艺,在提取热资源的同时,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在地灾防治方面,与16个县市进行深度合作,合构起地灾防治支撑服务体系。在生态地质方面,对“盐湖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盐湖水动态”、“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环境”、“涑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均开展过相应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长期驻运城的地质单位,二一四队职工心系运城,情系运城,将继续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坚持地质立队、科技强队、人才兴队、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市场的理念,在新征程中续写新辉煌,为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地质人应有的贡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