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中国黄金网
“那时候,我愿到艰苦的基层去,结合自己的专业,锻炼自己,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所以,我申请到夹皮沟金矿奋斗。后来我得了矽肺病,并且已是三期,但我无怨无悔。在夹皮沟工作的岁月,奠定了我一生事业的基础,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11月26日,北京天气转冷,空气指数PM2.5为12、PM10为21,很普通的一天。但对于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来说,这一天仍然不宜出行,容易诱发呼吸衰竭、发热、咳嗽等症状。踏进费老家门,空气净化器正运行着,能明显感觉到屋里的空气比屋外清新。
费子文在家中深情讲述他与夹皮沟金矿的点点滴滴
一进屋,费老就热情招呼我们,深情讲述了他与夹皮沟金矿的点点滴滴。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先生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眼含热泪,时而唏嘘,时而感慨……说起夹皮沟,在他眼里,我们似乎总能感受到光和爱。
从1950年到1954年,费子文在夹皮沟金矿工作4年,经历了天气严寒、缺衣少食等一系列严苛环境的挑战。那时候,十七八岁的他毅然从重庆奔赴东北,远离家人与朋友,只为更好地磨练自己。
虽然在夹皮沟金矿工作仅有短短4年的时间,但那里却成为费子文感触最深、惦念最重的一方圣地。
祝贺你,建矿200年
“作为从夹皮沟金矿走出来的老人,我衷心祝贺夹皮沟金矿开采200年。”费子文说,200年的开采历史,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很罕有。夹皮沟金矿能够走到今天,十分值得祝贺。
夹皮沟金矿位于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小山沟里,自1820年有组织、有规模地开采黄金,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黄金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以来,夹皮沟金矿经过十代人、几万人的前赴后继、流血流汗,延续了下来。“已累计生产黄金100多吨。这是硬通货,直接上缴国库,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夹皮沟金矿为全国有色企事业单位输送了管理干部和各类技术骨干7000余人。”费子文无限感慨地说。
从留学苏联,到杨家杖子矿务局、山西中条山有色公司工作,再到江西铜业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作,费子文亲历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有色金属事业的腾飞殚精竭虑,贡献卓著。而这一切,都要从夹皮沟金矿说起。
1950年,费子文从重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矿冶科毕业。6月24日,受东北工业部招聘,他没有告诉父母就与重庆高工3个班的20多名同学来到沈阳。“我被分配到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计划处综合计划科。这时我才给父母亲写信,请求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费子文说。
在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费子文的职务是见习技术员,在食堂吃大灶,每周有两顿大米、白面和肉。工作相对轻松,多是听从领导的吩咐,画画表格,填填报表,文字上抄抄写写,没压力,按时作息,很少加班加点,还总受表扬。“尽管我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安心这些零零散散的事务性工作,但几个月下来,我觉得这种工作和生活实不符合我的初衷。我来到东北的目的就是要运用我学习的知识同实践结合,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于是,在1950年10月初,费子文下定决心离开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到矿山生产第一线去,在艰苦的磨练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并郑重提出到矿山去的申请。10月17日,他如愿以偿向夹皮沟金矿进发。
“到达夹皮沟金矿后,人事科看了我的档案打算分配我到计划科,我坚持要求到坑口去。那时坑口由生产科直接领导,于是便分配到生产科。这一年我17岁,到年底才过18岁生日。”
感恩你,奠定我一生事业
忆东北
最是夹皮沟
酷颲剥面新颜靓
立人立业吞矽尘
化石成金援朝战
亦师亦友丧华年
巍巍长白山
母矿永心田
这是费子文给记者展示他写的一首回忆夹皮沟金矿的诗。费老的字刚劲有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夹皮沟金矿的深情厚意。
费老逐字逐句解释了这首诗的意思。他回忆说,1950年毕业后,他就从重庆去往东北。“那个时候的想法跟现在有的年轻人不同。我愿到艰苦的基层去,结合自己的专业,锻炼自己,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所以到了夹皮沟金矿。”
虽然有强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支撑,但寒冷的室外气温和大风还是让费子文吃不消。夹皮沟金矿从每年的10月开始下雪,可以下到第二年的3月,气温常在零下十几摄氏度。5月初还可见到山阴面没融化的片片残雪。“气候不适应,裸露的脸和手背都被冻掉一层皮。”
刚到夹皮沟金矿时,费子文只罩一件毛衣、穿着单衣单裤,连帽子都没有,随后才到供销科买了一套苏联式的棉衣棉裤。过了几个月,他开始担任立山坑工段技术员兼坑口团支部书记。
矿里决定坑口党政工团领导要和工人同吃同住,他就与工人一起吃“大灶”,每天的伙食就是窝窝头和土豆白菜,下班后睡在100多人的大炕上,半夜起来后常常找不到原先睡的地方。
室内没有厕所,矿上没有澡堂,粉尘味和汗臭味弥漫全室。
他还不习惯走冰路。“每次雪后结冰,上班路上我不知摔了多少跤。1952年春节,我在路上学滑冰,一下就摔倒昏迷,四五个小时后才醒过来。”
生活上的不习惯,他慢慢克服了。但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工作。
那时,夹皮沟金矿无论掘进和采矿全部是干式凿岩,没有任何通风防尘设施,这是造成矽肺病的主要原因。长期处在这样的作业环境中,费子文的身体逐步垮了下来。“我感到很疲乏,脑袋总是昏昏沉沉的,经常感冒、咳嗽、流鼻血。我在思想上激烈斗争着,多次动摇过,也曾想退出这个行业,离开矿山。”最终,严寒、疾病等等这些困苦,没有阻挠费子文的脚步,他说:“我无怨无悔,因为夹皮沟金矿奠定了我一生事业的基础,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那个时候我们任务很重,要生产黄金为抗美援朝作贡献。我记得那时候唱的最多的歌曲就是关于抗美援朝和增产节约的。”
在夹皮沟金矿的那一段时期,是费子文工作和生活最为辛苦的时期,但也是他成长最快的时期,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的意志更加强大、精神更为坚韧,为他以后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你,继续献金祖国
回忆夹皮沟金矿,费子文感慨万千。除了祝贺和感恩,他还以一个夹皮沟老人的角度提出殷殷希望。
“我希望夹皮沟金矿能够开采下去,继续为国家作贡献。这可以通过深部找矿、周边找矿来延续矿山寿命。现在已经开采到地下1600多米,很不容易。”
继续开采下去的一个重要支撑,是通过改革,稳妥逐步减少企业的负担。“希望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新技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降本增效。”
他还希望夹皮沟不仅开金矿,也可以开其他矿。费子文认为,对开矿来说,金属矿、非金属矿大同小异,不必单纯局限于金矿。“我以前在有色系统工作的时候,就发现有的矿山太单一,铜矿就只采铜矿,伴生的、周边的矿都可以开采嘛。所以我后来提倡找矿要广泛、经营要多样。”他表示,夹皮沟金矿思路要开阔,可以搞多种经营,转产分流人员,到外省去,到外国去。
“夹皮沟金矿是块金字招牌,不管干什么,不要丢弃‘夹皮沟’三个字,这对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从这里出去的许许多多人,都很惦念夹皮沟金矿,这就是人脉资源。我多么希望夹皮沟金矿能继续兴旺下去。”
谈及未来之路,费子文对夹皮沟金矿寄予厚望。他给出两句箴言:“迎难而上,兢兢业业开矿;领导带头,清清白白做人。”
费子文认为,夹皮沟金矿有着优良传统,要继承发扬。虽然开矿困难重重、风险重重,但是要迎难而上,没有这个精神是开不了矿的。“我那时候很落后,没有钻探设备,都是通过地质人员的观察才找到矿的,现在生产条件和勘探手段发生巨大变化,更要不怕困难。”
矿山年轻人应多读书
刚去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的那几个月里,费子文利用业余时间读了许多书。《红旗飘飘》《革命烈士诗抄》《把一切献给党》,以及苏联的《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费子文几十年。“对于他们为革命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伟大壮举,我激动不已,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来做人。”
除了在精神上学习,费子文也时刻没有忘记专业知识的补充。在到夹皮沟金矿后的一年时间里,不管工作多么紧张,他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头到尾全部阅读了《普通地质学》《矿床学》《采矿学》《矿山通风》《矿山机械学》《矿山电气》等专业书籍。这都是在夹皮沟技术训练班中,留用的世昌正夫等日本专家编写并讲授的,既有理论,又非常实用。后来在中条山工作时,他又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原西安冶金学院矿山开采专业函授班学习了5年。“我觉得工作在矿山的年轻人应多读书,读专业书籍、革命书籍,在思想政治上,职业素养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爱读书的习惯延续到了现在,在费子文家里,书香满满。他还看《参考消息》等报纸,读中央下发的重要文件,读小说和中国古文古诗词。文天祥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诗句,费子文信手拈来。
一顶柳条帽,一个探照灯是对夹皮沟金矿的念念不忘
看到记者年龄不大,费子文感慨道:“看到你们年富力强,多好。”他鼓励记者说,黄金事业很重要,有大发展前途,要继续走下去。“我对黄金产业很有感情,几十年念念不忘,所以还特意通过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同志找夹皮沟金矿要了一顶柳条帽,一个探照灯。”
客厅里,一眼就能看见这两件烙印着夹皮沟记忆的老物件,那是费子文的青春岁月。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