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关注江淮自然资源管理

2020.12.15 中国矿业新闻网   

10月26日~2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新社、人民网和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农村版、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等中央暨省13家媒体的17名记者,开展“自然资源管理黄山行”活动,集中采访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地质灾害实时精准定向预警等情况。

授旗仪式

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实地采访了“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互联网+新建商品房”便民服务点、屯溪区仙人洞新苑安置房小区、黄山区三口镇地质灾害点、徽州区呈坎镇小容泥石流地质灾害点以及临时安置区,并就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相关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采写了一批质量高、接地气的稿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安徽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务实创新、以人为本的崭新风貌。

采访村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10月30日

精准展示自然资源分布

黄山景区首个自然资源三维调查系统建立完成

近日,安徽黄山景区首个自然资源三维调查系统建立完成,为黄山景区内珍稀动植物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黄山市自然资源局,研发人员向记者演示了黄山景区自然资源三维调查系统运作情况。通过三维数据,这一系统更加精准地展现了黄山景区内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景区内不仅分布着山水林田湖草等形态多样的生态系统,还栖息着黄山松、短尾猴等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三维调查系统的建立为当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细的工具。

记者了解到,黄山景区自然资源三维调查系统是“黄山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确权登记”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内全部完成。 (王宁 陈志猛)

中国新闻网2020年10月30日

安徽定向精准预警地质灾害

“数字哨兵”助民避险

72岁的胡本银在搬家的第一天,见到院子里围了很多人,拿着扫帚的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那是10月28日,他和老伴“拎包入住”了当地政府为他们建造的新家,距离他的老宅约300米。

胡本银的老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汪家桥村糟坊组的一个山坡旁,是一个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今年7月6日,突然发生强降雨导致该房屋被毁。如今,一棵南瓜苗在宅基地上自由攀爬,开着几朵花,结了几个小南瓜。

胡本银回忆起当时的情形。7月5日下午,太阳正烈,接到当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网格员翟德玉来到他家,劝说胡本银去安置点过夜。他说:“你们这些村干部没事干,这大太阳的喊我去敬老院安置点。”后来在反复劝说下,胡本银转移去了安置点。

5日晚间,当地突遇强降雨。次日凌晨,胡本银家的卧室被倒塌的泥土冲毁。雨停后,胡本银回家看看时,房子已经没有了。

“幸亏5日坚决将2人转移至安置点了,否则凌晨塌方,泥土冲毁卧室,后果不堪设想。”黄山区三口镇镇长吴向阳说,这得益于黄山市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的精准预报,这种“数字哨兵”预警的精确定位,将原来以区县为单元的预警模式,缩小至以乡镇为单元,并逐步拓展到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让他们在汛期一线转移安置群众时更加坚决。

海拔约500米的黄山市徽州区小容村,是目前黄山市威胁人口最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黄山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许永忠介绍,今年年底前将通过工程治理、局部避让搬迁等综合治理的方式消除这一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点。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形起伏较大,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威胁大,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为主。根据2020年汛前调查结果,该市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95处,占安徽全省总数三分之一,涉及4237户1.4万人。

记者采访获悉,根据黄山市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并针对黄山市小气候频发、短时强降雨无明显规律可循的特点,2018年5月,黄山市率先在安徽省试行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探索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区域、精细化实时定向预警,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黄山市共发布实时定向预警804次,预警乡镇2390次。特别是今年7月5日至7日,该市部分地区遭受50年一遇强降雨,期间共发布实时定向预警91次,预警乡镇328次,指导乡镇对382处3332人进行紧急转移,其中徽州区洽舍乡洽舍村高峰组等9处在转移人员后发生险情,房屋被损毁,避免了18人伤亡。

“十三五”期间,安徽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767起,直接经济损失9476.1万元。该省提前转移94067户332120人,成功避险53起,避免了105户323人因灾伤亡,由于防灾措施得力,安徽连续5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徽已基本建立了地质灾害三维信息平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在线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了快速反应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优化改造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监测预警和处置指挥等三大系统,形成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和预警的可靠性与及时性。(吴兰)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2020年10月28日

五年来安徽省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10月26日,安徽省“自然资源管理黄山行”集中采访活动启动。记者在启动会上获悉,“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安徽省共提前转移332120人,连续五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767起,直接经济损失9476.1万元。全省提前转移94067户332120人,成功避险53起,避免了105户323人因灾伤亡,避免经济损失6030万元。连续5年,安徽省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五年来,全省共派出巡查指导组7677个28368人次,实地巡查检查隐患点42554次。”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与灾害防治处处长王飞介绍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省级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4.12亿元,实施工程治理项目127个,完成搬迁避让4134户。2.09万人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

同时,安徽省完成了对地质灾害易发区46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2个1∶1万小流域地质灾害详查,已基本查明全省地质条件、地灾隐患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38751次,新增隐患点2360个。

此外,安徽省已实现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共3854个雨量站数据共享和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基本建立地质灾害三维信息平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在线监测体系。

“为进行灾后重建,我厅还组织编制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防御与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安排2020年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4954亿元。”王飞介绍,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2020年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1.4954亿元,专项用于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徐慧冬)

安徽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黄山市在地质灾害防治中,探索开展以乡镇为单元的小区域、精细化实时定向预警,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数字哨兵”助避险

“镇里救了我的命,又帮我建了新房子,真是太感谢了!”近日,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汪家桥村,72岁的五保户老人胡本银乔迁新居,激动地和到访记者说。

胡本银的新家地处自然村的中心地带,一室一厅。一根裹着红丝绸的长长竹竿,靠在马头墙旁,寓意乔迁吉祥。300米外的山坡下,胡本银老宅在今年汛期被山体滑坡冲毁,遗存一片废墟。回想逃过一命,胡本银既感庆幸又心有余悸。

走进地灾隐患点

7月5日下午,烈日当空。村干部翟德玉来到胡本银家,劝说他去安置点过夜。胡本银想不通:“村干部没事干,这大太阳的有什么问题,还要去安置点过夜!”在翟德玉的反复劝说下,胡本银心想翟德玉可能说得对,天气说变就变,于是答应了。

就在胡本银转移到安置点的当晚,当地突遇强降雨,暴雨如注。次日凌晨,险情出现了,他家屋后的山体出现滑坡,大块泥土顺雨水而下,冲垮了他家的卧室,倒塌的大树砸中厨房。“如果那天没转移,真不敢多想。”胡本银说。

胡本银不知道,此次获救背后,是黄山市近年来推行的地质灾害定向预警发挥作用。与普通大范围预警不同,定向预警根据实时降雨精确到具体乡镇,并向各级相关人员发布预警短信,甚至包括深夜电话。

“定向预警将原来以区县为单元的预警模式,缩小至以乡镇为单元,针对性更强。我们接到预警后,迅速根据预警情况转移安置隐患点群众。”黄山区三口镇镇长吴向阳说,过去非定向预警时,所有乡镇都要动起来,但事实上没有发生险情就会产生麻痹心理。定向预警可谓“数字哨兵”,更加精准,让乡镇在汛期一线转移安置群众时更加坚决。“虽然有时群众不理解,但我们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针对黄山市小气候频发、短时强降雨无明显规律可循等特点,我们探索开展以乡镇为单元的小区域、精细化实时定向预警,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吴金旺说。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黄山市共发布实时定向预警804次,预警乡镇2390次。特别是今年7月5日至7日,该市部分地区遭受50年一遇强降雨,期间共发布实时定向预警91次,预警乡镇328次,指导乡镇对382处3332人进行紧急转移。其中,徽州区洽舍乡洽舍村高峰组等9处在转移人员后发生险情,提前转移避免了18人伤亡。

放眼全省,近年来,安徽省已基本建立地质灾害三维信息平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在线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优化改造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监测预警和处置指挥三大系统,提升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和预警的可靠性与及时性。“十三五”期间,全省提前转移94067户332120人,成功避险53起,避免了105户323人因灾伤亡。由于防灾措施得力,全省连续5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夏胜为)

安徽商报 2020年11月2日

黄山不动产登记办结最快已达分钟级

—— 银行、售楼部、二手中介都可在线办

以往买卖二手房需要跑6个部门,如今只需在房产中介线上办理即可快速出不动产登记证。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黄山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只需跑一次,并通过打通多部门、整合多环节,让市民可以在银行、售楼部、二手房中介一次完成办证或全线上办证,大大便利了市民。

10月28日上午10∶30,黄山市佰信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售后主管余海燕拨通了一户房屋买卖双方的电话,“您好,我现在开始全线上过户不动产登记流程,请注意手机验证认证”。随后,余海燕在公司电脑上打开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将房主事先留在公司的房产证等材料信息上传,首先通过不动产登记平台后台数据确认房子信息,电脑屏幕上即时出现房子坐落、面积等信息,输入买家信息,建立买卖双方申请登记工作单,按双方在中介公司签订合同确认交易金额。之后,进入线上电子签名的环节,点击相应按钮,屏幕上会出现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送的认证二维码,余海燕将二维码发送给买卖双方,点击视频认证后就完成了买卖交易真实意思的表达、交易办证材料的上传确认等。最后,双方按照相应的完税流程在线上缴纳税费即可完成全部交易办证过程。“所有资料审核、买卖双方视频认证等,都是不动产登记中心后台实时审核”,余海燕说,这户房屋房东在杭州回不来,买家则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到中介公司现场,委托中介公司全线上办理。今年6、7月,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上线综合服务平台,从该中介公司办理经验来看,以往买卖双方至少要一起跑三次变为一次,即到中介公司签署买卖合同,提交材料。之后,如果双方无法到场,则可以通过这样的全线上流程办理。为保证信息等安全,双方除了在皖事通上进行二维码认证外,还有一个通过公安机关比对视频认证身份真实性的环节,同时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还建了群,工作人员实时在群里指导中介公司办理业务。从整个二手房交易办理流程上,以往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的流程,现在被大大缩短,双方办理过户,最快当天就能拿证,在综合服务平台上,审核通过电子证最快可以做到秒出。

走进企业

在黄山市区建设银行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办理个人房屋按揭等贷款的市民,只需带齐材料在银行窗口申请,银行后台通过大数据与不动产登记中心联通,进行审核、办证等,让市民只需跑一次。在黄山市玖号公馆小区售楼部,电脑也与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通,购买新房的市民可以在这里提交材料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按揭专员牛玉芝介绍,该售楼处离市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十几公里,现场申请办理可以让购房者免去了往返跑的烦恼,一天售楼部可以在线申请30户的不动产证书办理。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2019年6月,黄山成为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城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网办、全天候申请、全地域通办、无纸化办理、零次跑的“网购式”服务模式,房地产开发企业“互联网+新建商品房登记”服务点全覆盖,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点全覆盖,房屋经纪机构、个人和其他单位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PC端或手机申请不动产登记。实现了存量房买卖转移登记等常见类型线上“跨省通办”。据测算,全年可为合作银行、房开企业降低交通、人力成本支出近160万元。该市全面实现一般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办结,其中18种常见登记类型1个工作日办结,并实行最快60分钟办结制;一般登记业务对外办理环节,全部减少至2个工作日以内。网上办结时间银行端和开发企业端在分钟级,PC端和手机端一般在小时级。据测算,窗口和环节的直接减少,每年可为买卖双方减少交通、人力成本约190万元。减少了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时间成本、材料成本、交通成本以及贷款和过渡资金占用的成本等。据测算,全市年均可为企业群众节约办证成本超4000万元,助力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不动产登记新机制建立、新技术应用,全年可为登记机构节省成本支出40万元。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仅为4件,办理平均环节仅为1.4个,平均办件时间仅为1.8个工作日,全省排名第一。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介绍,全省不动产登记全面提速。2019年度全省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评价,申请办理环节平均2.44个、材料6.2件、耗时3.3个工作日,较2018年分别减少0.6个环节、2.6件材料、1.1个工作日,为优质营商环境的打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郜征)

江淮晨报 2020年10月26日

不动产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

22767处具有危险性切坡建房隐患点全部纳入统一治理

10月26日上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举行中央驻皖暨省主流媒体“自然资源管理黄山行”启动仪式。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安徽省共颁发167.5万本各类不动产权证,全省已经全面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生产制造企业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在地质灾害防治上,今年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地多轮强降雨带来22767处具有危险性切坡建房隐患点全部纳入乡镇人民政府统一治理计划。

安徽省全面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

今年以来,安徽省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从规范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到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间。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颁发167.5万本各类不动产权证,不动产登记证明91万份。“相比去年平均减少0.6个环节,减少2.4件材料。合肥市、黄山市、安庆市、芜湖市已经实现税‘一卡清’,方便企业群众缴纳。”

全省已经全面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生产制造企业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

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采访

为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在全省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复工复产企业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各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畅通渠道,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错峰办、邮寄办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省不动产抵押登记达到90.96万次,同比增长14.19%,抵押金额15404.01亿元。

22767处具有危险性切坡建房隐患点全部纳入统一治理

今年,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地遭受多轮强降雨,新增具有危险性的切坡建房隐患点1140处,累计22767处具有危险性切坡建房隐患点,根据分级治理原则,全部纳入乡镇人民政府统一治理计划。


记者在采访团旗上签名

走进社区

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采访

走进房地产中介机构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与灾害防治处负责人介绍,由于防灾措施得力,安徽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连续5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的成绩。目前已经完成了地质灾害易发区46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2个1∶1万小流域地质灾害详查,基本查明全省地质条件、地灾隐患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预报预警,我们已经和气象、水利等部门实现了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共3854个雨量站数据共享和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上述负责人表示,已经编制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防御与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包括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风险调查、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等5个方面内容。下一步将安排2020年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4954亿元,专项用于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余佼佼)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