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中国矿业新闻网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程下设“淮河皖江经济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皖南、皖西地区和河南省南阳盆地工作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优良,耕地分布区无污染风险安全(一等)土壤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95%以上,无污染风险与绿色富硒土壤面积达42.75万公顷,有力支撑了当地生态农业发展。
一是查明安徽省皖南、皖西地区和河南省南阳盆地工作区的土壤元素及氧化物基准值、背景值等系列地球化学参数,阐明不同地质背景、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元素含量特征。首次查明工作区不同地貌、成土母质、土地类型、生态系统单元分区,全区表层、中层和深层(180cm以浅)土壤全碳、有机碳、无机碳储量及碳密度分配分布特征,为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酸化治理奠定基础。
二是确定工作区土壤质量综合等级以“优质”“良好”为主。土壤养分含量以“中等”及“较丰富”为主;除镉元素之外,重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无污染风险安全”等级分布面积分别占相应工作区面积的92.84%~99.91%,为基本农田保护区选区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三是在该工作区圈定无污染风险安全与绿色富硒土地资源分布范围。其中,皖南工作区无污染风险安全与绿色富硒土壤分布面积3644平方千米,皖西工作区无污染风险与绿色富硒土壤面积437平方千米,南阳工作区绿色富硒土壤面积56.67平方千米,奠定了特色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
四是发现潜水埋藏条件对土壤金属元素丰缺和土壤酸化与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钙含量之间的互动特征。在不易积水、易淋滤的岗地分布区,降水越频、雨量越大,土壤碳储量或有机质含量(相对平水年份)呈越少特征;在易汇积水、滞流分布区,降水越频、雨量越大,土壤碳储量或有机质含量(相对平水年份)呈越多特征。在易淋滤、渗透性较强的岗地分布区,土壤酸化程度较高,土壤有机碳储量明显较低,且呈弱变特征,无机碳储量呈明显较高特征。
五是圈定并提出绿色食品产地区划建议。将皖南和皖西工作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的土壤作为特色农业优先发展和保护区;将皖南工作区3644平方千米富硒土壤分布区划定为“优先发展区”;将皖西工作区437平方千米富硒土壤分布区划定为“优先开发区”。在皖南工作区,建议农业种植区划为绿色富硒水稻(蔬菜)种植区、绿色水稻(蔬菜)种植区、富硒水稻(蔬菜)种植区等;在皖西工作区,农业种植区划为国家农产品生产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在南阳盆地工作区,农业种植区划为小麦玉米大宗粮食作物种植区、花生等经济作物主种植区、果林药材种植区和木本花卉苗木种植区等。
(供稿:《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编辑部)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