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中国矿业新闻网
走近何彦南,入眼的是架一副老花镜、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的样貌。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载誉归来的他坐在电脑前忙碌着。他说,要把去北京开会这几天耽误的工作补回来。
“他就是个拼命三郎,三十多年如一日。”见到我们,何彦南带领的“弟兄”如是说。
野外工作(右三为何彦南)
何彦南是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勘查一院院长、支部书记。大学毕业到105地质大队工作时,风华正茂的他抱着找矿报国的情怀,义无反顾地向大山深处走去……
弃高薪,白手起家
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的他,在地质领域摸爬滚打了足足32个年头,历经地矿行业的起起伏伏,未曾改变这名土家族汉子找矿报国的决心、对地矿的深情、对找矿的热情。
2007至2009年间,何彦南受单位委派到外企——澳华黄金有限公司工作,任高级地质师,月收入近两万元。然而,高薪并不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外企工作期间,他一刻没有忘记105队这个大家庭。在知道单位调整组建勘查部需要带头人时,他那根与地质队连接在一起的神经一下子就被触动了。于是,当大队领导班子拨通他的电话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
当时大队一个中层干部的月薪仅三千多元。身边有亲友、同事议论他,放着万元的月薪不要,回地质队带队伍,简直是自找苦吃。对此,何彦南就只说了一句话:“是组织培养了我,现在组织需要,我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见何彦南回归的决心坚定,澳华公司向他开出再提薪、升职的诱人条件。面对优厚待遇,何彦南本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接受,但他没有,还是回到了单位。
2010年初,一回到大队,老何就挑起了勘查五部带头人的担子。不过当他看到项目人员名单的那一瞬间,有点傻眼了。名单上一共5个名字,3名技术员,清一色是刚毕业的大学生,1名驾驶员,还有1个就是他自己。不过这也没有让他却步,他坚信技术力量可以通过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只是作为带头人辛苦一点罢了。但是要命的是项目部刚成立起来时没有任何工作可做,这才是老何最忧心的问题。
项目部的小潘说:“五部刚成立那会儿,没经费、没项目、人手少,而且除何总外,我们毫无实战经验。”“那段时间,何总把自己在外企工作的同学、朋友、同事等人脉关系全都调动起来了,三天两头跑地方国土部门,导致他的体重从118斤骤减至不到100斤,人又黑又瘦。不过幸好几个月后,我们就承接了泥堡项目。有事做大家就不怕了,就像吃了颗定心丸。”项目部的小李说。
是的,正是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和“三光荣”精神涵养,铸就了这位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土家族汉子。他带领队伍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先后承担了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勘探、贵州兴仁泥堡南金矿详查等多个重大研究及找矿突破项目,累计提交了20余个优质报告,赢得了市场认可、同行的赞誉,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益,年年超额完成大队下达的经济指标和各项任务,创收上亿元,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一院连续多次获大队考核一等奖,何彦南本人也先后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练内功,找矿立功
尽管工作十分忙碌,但是何彦南还是坚持每天挤出一定时间学习。为了使大家的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他自创了干中学、学中干,取长补短互相学,探索创建互联网交流平台等方法,在大队率先开展线上交流学习。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2010年,承接“贵州省黔西南州泥堡金矿区金矿勘查”项目时,老何受到了很多同事、朋友的关注。这片区域那可是被很多地质人判了“死刑”的。很多同行经过初步勘查都定义该地区深部赋矿的可能性不大。要想在这块区域里实现找矿突破,那的确得有两把刷子。
何彦南没有因此退却。他坚持在地质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上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并到实地反复查证,终于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疑点。例如,一个疑点是:以前的勘查工作全部都在地表浅层构造蚀变体(sbt)中进行,没有人转变思路或方向针对矿区主要断层(F1)进行辨别。另一个疑点是:金矿与热源、构造有很大关系,而该区域表层氧化矿较多,深部应该赋存有原生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这一发现坚定了他的信心。在与合作方协商一致后,他带领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历时两年多,其牵头编制并提交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泥堡金矿勘查阶段性报告》,改写了二十多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泥堡地区深部赋矿可能性不大的历史,实现了老矿区里的重大找矿突破。3年来,新增探明金资源量33吨以上,使泥堡黄金资源总量达50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近百亿元,为泥堡金矿成为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又一个重要的黄金工业基地打下基础。
近年来,何彦南带领团队抓业务、闯市场,在地勘市场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不断刷新地质勘查成绩,提供超大型金矿床1个、特大型金矿床1个、大型金矿床2个、中型金矿床1个,潜在经济价值100亿元以上。特别是泥堡“断裂型”金矿体的新发现,实现了重大找矿突破,为黔西南州新添特大型金矿床一个,为贵州黄金工业发展再立新功!
做表率,无悔付出
为了项目发展和整装勘查取得突破,这几年老何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甚至几乎没有节假日。就在我们采访他时,他仍然顶着老胃病在加班。
我问他:“你带队伍这几年,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了,爱人有没有抱怨啊?”
他笑着说:“爱人很懂我,很支持我。这几年全靠她打理家里了。只是以前女儿会经常打电话来发发牢骚,说陪她时间太少。不过现在女儿也加入了地质队伍,了解了地质工作和地质人。她现在打电话过来,没有抱怨,全是咨询技术问题了。”
作为这个团队的老大哥,何彦南对自己的员工掏心掏肺。同事张应国说,2012年,由于项目合作方资金出问题,造成工程款滞后,临到春节了,部门却发不出一分工资和奖金。这时候,何彦南破天荒地回了次家,劝说妻子从他们准备购房的存款中取出11万元,给每个员工垫付了1万元过节费。
倾心力,甘为垫脚石
何彦南常说,105队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多给年轻人一些平台,这样他们才会有机会发挥才能,才会有干劲、有盼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为他人考虑,一直甘当绿叶,一直为青年人当垫脚石。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日里除了加强团队业务能力、技术才能的修炼之外,他还与院内职工签订廉洁承诺书,支持职工参与各项技能比武,在内部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在他的带领下,一院职工最多时近50人,党员从最初的4人发展为13人,新增硕士研究生6人,5名职工自学取得本科文凭,1名在读博士,目前有4名同志报考博士研究生。其带领的团队相继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贵州省“青年文明号”,“全省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先进学习型班组”、省直“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做先锋,领头向前飞
2017年,贵州省地矿局响应省“三大战略”号召,积极改革转型发展,何彦南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挑战:院技术负责唐铸患重病提前退休,副院长张应国患病住院。同时,为支持单位转型发展,其主动向单位新组建的水工环、矿山修复、地灾治理中心等部门输送人才……一院近50人的队伍降至30余名。而此时,一院正承担着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勘探、贵州贞丰簸箕田2金矿勘探等4个大型项目。
任务重、人手少、时间紧!面对这一现状,何彦南强调:“我们是基层的堡垒,必须无条件、高质量完成任务。” 在探望唐铸、张应国之后,他重新部署好部门工作,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野外钻探机场……
2018年底,4个项目53台钻机在黔西南大山中轰鸣。何彦南已经连轴转了6个多月,在水银洞、泥堡、簸箕田等工地上来回奔波、督导。人手紧张,他就亲自与钻工一起套钻杆,与驾驶员一道搬设备……2020年1月,他承担的4个勘查项目野外验收三优一良,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上取得又一突破性找矿进展。验收中,专家提出:希望105地质大队把上述优秀项目做成示范,在区域上推广应用。
何彦南32年坚守在地质一线。他白天忙业务,晚上抓学习,通过自学、摸索、实践,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化探专业学生成长为业务强、善管理、勇担当、敢创新、乐于奉献、能打硬仗的复合型技术能手。近年来,他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与中国黄金集团广西分公司、广西地润公司、广西有色集团资源勘查有限公司、贵州紫金公司等合作,更好地拓展了大地质市场,把105地质大队的金字招牌越做越响,将地质勘查的路子越走越广。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