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2021.01.27 中国矿业新闻网   

“‘四合一’考核达标了!”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新民村,广西地矿局驻新民村第一书记韦连军兴奋地欢呼。

新民村曾是平桂区六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广西地矿局帮扶最难的一个点,经审核于2020年11月24日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至此,广西地矿局在巩固如期完成整村脱贫摘帽任务的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村、狮中村、松木村、桂山村的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如期高质量完成全部定点扶贫村脱贫摘帽任务,实现贫困户清零。

2021年1月18日,贺州市平桂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莫鼎革带着沙田镇领导和5个村的村干部,专程来到广西地矿局,将一幅书写着“地矿恩情深似海 沙田万家不忘怀”的牌匾和一面绣着“无私援助 真情帮扶”的锦旗赠送给广西地矿局领导,表达沙田镇11万人民群众对广西地矿局5年来帮助其脱贫攻坚的感激之情。

莫鼎革说,“广西地矿局发挥地质专业优势,为地方定点帮扶工作提供了富有‘地矿’特色的方案,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亮眼的‘满分卷’”。

选优配强扶贫干部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2015年以来,广西地矿局党组选优配强,派出一批又一批党性强、无私奉献的工作队,严格驻村管理,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一子落而全盘活”。

从披上“红马甲”的那一刻,工作队员就有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从语言不通到本地通,从坐冷板凳到同坐一条凳。山路崎岖,他们实地走访察真贫;坡陡屯深,他们因地制宜“开良方”。疫情防控充当“急先锋”;销售农产品、发展特色产业争当形象代言人;控辍保学就化身孩子们的“知心爸爸”……他们把政策落实到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5年来,广西地矿局在平桂区派驻两期扶贫工作队,共计14名扶贫干部,均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嘉奖。其中,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获自治区优秀第一书记嘉奖,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荣自治区 “优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荣誉称号,其他扶贫干部年年获得贺州市、平桂区表彰表扬。

特色产业添活力

      穷乡如今焕新颜

2017年,新民村凭借高寒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水资源成功种植茭白100多亩,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种植第一年经济效益明显。韦连军介绍,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参加,平桂区出台扶持政策,贫困户每种植1亩茭白获得扶持补助资金500元,仅2018年全村种植茭白面积就达480亩,33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每亩产值超过5000元。2019年,该村的茭白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如今,茭白种植已成为新民村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渠道之一。

“我去年种了3亩茭白,获得两万多元收入,今年种植5亩,预计收入至少能翻一番。”平桂区沙田镇新民村村民冯转妹说。

广西地矿局因地制宜,针对5个扶贫村产业发展要素多、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等问题,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着力解决扶贫产业“小而散”和产品销路等问题。

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工农结合”的思路,广西地矿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充分发挥局每年5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带动作用和项目的引领作用,激活更多生产要素,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挂点扶贫村。同时,该局培育壮大村级“3﹢1”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在道西村,该局发动群众种植了400亩百香果,年产值达120多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个;扶持发展的四维种养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700多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0个。

在狮中村,发动村民合理利用原黑木耳生产种植基地的闲置土地,引进种植大户种植甜玉米110亩,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

在新民村,村民利用该局帮扶资金,发展北都尾集体八角产业园15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八角200余亩;发展村集体种植茭白5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茭白900亩;同时,扶持该村种植大肉姜350亩,协调投资50万元用于种植中药材草珊瑚60亩;入股投资118万元建设平顺公司标准厂房,2020年上半年该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8万元。

在松木村,动员扶持村委以致富带头人、经济能手组建了建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兴蜂生态种养合作社、桂伟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值97.45万元,带动40多家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5000多元。

在桂山村,该局出资1.9万元购买了1000只仔鸡免费送给50户贫困户用于养殖,带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购买仔鸡发放给贫困户,并签订了回购协议,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约8.8万元。

广西地矿局还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每年帮助定点村销售农副产品120多万元。为降低疫情对扶贫村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广西地矿局积极联系对接销售5个定点扶贫村的黑木耳、蜜糖、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完成销售额158.093万元。

多年前,广西地矿局定点帮扶的5个贫困村原来是茅草屋、木瓦房,如今砖混结构房、小洋楼直映眼帘,实现了华丽转身。

发挥地质专业优势

      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

5年来,广西地矿人发挥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奔波于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5个贫困村的田间地头,访村情、听民声、讲政策、谋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期间,他们积极发挥地质专业优势,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建设画卷。

——着力推进扶贫点的耕地确权登记项目,助力土地流转。广西地矿人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在定点帮扶点开展耕地确权登记项目,为贫困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以定点帮扶的道西村为例,四维公司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富硒稻, 星丰公司流转土地230亩种植富硒百香果,民达公司流转土地200亩种植富硒红薯,仅一个村就整合土地1730亩。目前,3家公司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为道西村创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道西村310户群众的致富增收。

——合作开展土地质量评价项目,找准发展方向。让贺州市平桂区、八步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当地群众进一步掌握土地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壤培肥改良、科学施肥对策措施与建议,为实现粮食持续增产、耕地质量改善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贺州市根据土壤特性分类施策,有选择性地种植农作物,富川县的脐橙、八步区的蔬菜和平桂的富硒米均实现了产业化种植。

——开展缺水地区找水打井工作,实现饮水安全。由于平桂区属于岩溶流域,找水十分困难,面对当地政府的请求和村民的期盼,广西地矿局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查,反复技术分析,面对“岩溶不发育,经多年冲填地下水改道等问题,开展了“左江岩溶流域天西幅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推断地下水位置,成井28口,成功解决了5个贫困村的饮水问题。

——推广无人机航拍全貌图技术,进行产业规划。在扶贫点开展广无人机航拍全貌图工作,及时有效掌握土地资源现状,为产业发展,制定精准扶贫规划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以局定点帮扶的狮中村为例,沙田河和冷水河交汇由南向北贯穿整个狮中村,河流沿岸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经村“两委”多方调研,充分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后,提出规模化种植砂糖桔、油茶树和罗果的产业发展思路,流转的400亩、250亩、200亩土地分别种植了油茶、砂糖桔、罗汉果,带动60户群众实现每年增收1300元。

——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维护生态安全。2019年至今,完成广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涵盖贺州市5家重点企业用地地块,基本摸清贺州市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风险现状及分布,为强化企业用地环境风险管控,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支撑。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