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服务津冀生态保护和修复

2021.02.02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下设“津冀沿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承担,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明津冀沿海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资源和陆、海等环境现状、变化及趋势;结合区域特点构建陆海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建立资源环境信息服务平台,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支撑服务。工作人员在系统分析该区海岸带自然演化过程及其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监测研究成果,提出津冀沿海海岸带自然岸线和湿地恢复、沙滩养护及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等建议,为该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支撑。

一是系统查明天津市和河北省海岸线现状及变化。2019年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津冀沿海海岸线长度1073.1千米,其中自然岸线87.1千米,占比8.12%。历史文献资料显示,1950年津冀沿海岸线长度363千米,以自然岸线为主。此后,海水养殖和盐场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岸线长度增加到2000年的595千米。2000年以来,由于曹妃甸天津港、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和黄骅港等大规模围海造陆,岸线长度增加到2019年的1073.1千米。

二是为增加自然岸线保有率和自然湿地面积,建议在津冀沿海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一是在唐山滦河三角洲实施河口综合整治和自然岸线修复工程;二是实施唐山南堡盐场退围还湿工程;三是实施黄骅南大港地区退养还湿(滩)工程;四是对位于天津市生态红线范围内的新马棚口岸段围海养殖区域实施退养还湿工程;五是建议优先考虑对汉沽大神堂岸段养殖区实施退养还湿;六是受周边围海造陆工程影响,临港经济区-独流减河岸段和中新天津生态城近岸水动力减弱岸段,建议开展自然岸线再造工程,利用上述岸段自然淤积背景条件,通过近堤区域人工补砂(泥)、远堤区域护滩、毗邻浅海区投放人工渔礁等措施,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上述工程实施后,预期可修复自然岸线约120千米、湿地459平方千米。

三是受海面上升、地面沉降的共同影响,津冀沿海地区海岸侵蚀和风暴潮威胁进一步加剧。建议继续开展秦皇岛市区-北戴河黄金海岸岸段的海岸侵蚀治理,保护优质沙滩资源,加强曹妃甸甸头稳定性监测,开展地面沉降防治,科学规划海堤设防等级和高度,提升风暴潮灾害防御能力,保证重大工程安全。同时,科学规划海堤设防标准时,需考虑地面沉降和海面上升的影响。严格实施地下水禁采措施,对杨家泊镇等地面沉降量较大地区加强巡查管控力度,严控因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同时加强工程建设引起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防治。

(供稿:《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编辑部)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