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中国矿业新闻网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1∶2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工作人员精细刻画了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第四系含水层结构,阐明了地下水赋存特征;构建了沙漠地下水循环模式,提出了沙漠湖泊集中分布区地下水形成演化规律;评价了沙漠水资源状况,研究了水资源开发潜力,对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一是完整编制沙漠区1∶25万水文地质图。图件客观反映了沙漠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规律,填补了我国沙漠区水文地质调查空白,为沙漠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二是精细刻画沙漠腹地第四系含水层结构。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沙漠分为南部和北部:沙漠东南部边缘靠近北大山和雅布赖山地区,凹凸不平的白垩系碎屑岩和局部的花岗岩构成第四系基底,岩性主要为山前的冲洪积物,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沙漠的北部地区第四系沉积主要为风积砂,湖相沉积的夹层逐渐向北减少。
三是揭示沙漠地下水赋存规律。沙漠南部第四系含水层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紫红色砂岩、泥岩,基本不含水;局部地带下伏基岩为新近系砂岩、泥岩和侵入岩体。地下水主要储存于更新统风积砂层中。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湖相粉细砂为风沙成因。
四是构建沙漠地下水循环模式。巴丹吉林沙漠区潜水等水位线图显示,沙漠区东南部雅布赖山、南部北大山、东部宗乃山山前基岩基底深度小,上覆砂层相对沙漠腹地较薄,而且基底总体向沙漠腹地方向倾斜,基岩富水性差;地下水受山区季节性降雨影响,以雨后洪流下渗方式补给沙漠区地下水;沙漠腹地内地下水分为南、北两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宗乃山向西至古日乃一线为界。
五是支撑沙漠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在总结沙漠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赋存情况及植被-地下水关系基础上,建议加强沙漠水源地监测,提出水源地采用间歇式供水,供水原则为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年开采量不超过120×104立方米等治理建议。
(供稿:《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编辑部)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