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地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综合研究专著出版

2021.03.16 中国矿业新闻网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组织编著的《大兴安岭南部突泉地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突泉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与松辽平原的接壤地带,区内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岩浆岩比较发育,岩石类型多样,演化阶段复杂,金属矿产丰富。近10年来,中国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在该区开展了多项区调及综合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果。

该书较系统地总结阐述了大兴安岭南部突泉地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岩浆岩地质特征,根据接触关系、岩石组合特征及研究区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将突泉地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划分为晚三叠世(220~202Ma)、中侏罗世(166~163Ma)、晚侏罗世(160~146Ma)和早白垩世(141~127Ma)4期。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及研究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岩浆岩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将该地区主要划分为三大构造-岩浆成矿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220~163.3Ma),包括前造山期伸展、裂解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事件等;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160~146Ma),包括蒙古-鄂霍茨克洋盆消亡、闭合、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事件等;早白垩世(135~130Ma),包括大陆地壳伸展有关的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事件等。这一结论为进一步开展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岩浆-成矿规律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书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及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促进了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可供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等科研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考使用,将为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大地构造、地质调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吴桐)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