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3月12日电(记者 杨溢仁、沈寅飞)眼下,银行间债市仍以窄幅震荡为主,对于后市表现,尽管市场分歧犹存,但乐观情绪已有抬头迹象。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海外市场的外溢效应大概率会被中国利率债的性价比优势所冲抵。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大环境中,国内利率债依然是相对安全的避险产品,可加大配置力度。
市场多空交织
近期,国内债市收益率呈现出了窄幅波动的格局,在多空因素交织闪现的大背景下,市场分歧开始逐步显现。
较为谨慎的机构认为,在国内“防风险+类滞胀”的大环境中,包括基本面、政策面、全球市场联动在内的诸多因素都将指向利率上行。
一方面,欧美经济复苏预期走强将带动后续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尤其是中国是否会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同时,央行会否收紧货币政策来应对不断抬升的通胀预期亦使不少机构陷入担忧。另一方面,今年国内的财政赤字目标最终拟定在3.2%,对应的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而新增专项债的额度为3.65万亿元,叠加近期财政部开始下达提前批的地方债额度,这又引发了市场对后续利率债供给的担忧。
“考虑到市场对通胀、供给、美债利率上行已经有了一定预期,且预期分歧处于收敛状态,则债市不太会出现暴跌行情,用‘钝刀割肉’来形容更为贴切。不过,在美债利率长期上行的确定性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债很难独善其身。”国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说,“3月份期间,因为管理层维稳资金面、供给压力尚未释放,因此债市窗口期相对友好,可各机构切不可因此放松警惕,建议越涨越卖、降低久期,应对接下来可能的大波动风险。”
当然,也有部分机构对后市表现持相对乐观态度。
来自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的观点认为,当前债市已在磨顶阶段。首先,伴随美债、通胀、供需等前期利空的逐步出尽,机构久期和杠杆等调整已陆续到位,市场对利空反应趋于钝化,10年期国债在2020年11月创出3.35%的阶段高位后逐步回落,近期冲高已不再突破3.30%一线。其次,此轮收益率上行至今,国债、国开债、地方债等主要利率债品种已普遍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期的历史分位上行10至20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实际利率在过去一年里已经领先于全球抬升,后面受经济向好推升的空间其实十分有限。”一位券商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另外,身处中国逆周期调节政策稳步退出的阶段,今年财政赤字的规模回归常态化,虽然3.2%的赤字率叠加3.65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额度略高于市场年初的预期,可与去年相比还是有所压缩。综合考量,后续利率债的消化压力应该不大。”
乐观情绪抬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判断,中美货币政策节奏已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狭义流动性提前于欧美央行进行了收紧,在后续核心通胀压力不大的背景下,国内央行不太可能进一步主动加息提价来收紧狭义流动性。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中国公开市场基准利率的变动无论是从幅度还是节奏来看,都开始与美联储脱钩。比如,2018年,央行为对冲经济下滑压力,率先放松了狭义流动性进行逆周期调节;去年4、5月份,央行在看到疫情逐步受控后,又开始将政策重点转向控杠杆、防套利,领先于全球进行了狭义流动性的收紧。
不仅如此,“当前信用风险尚未完全消散,货币端出现收紧的可能性非常小。”上述交易员直言。
由此,在“全球利率抬升,中国利率也会上行”的逻辑已经不再适用的情况下,投资者其实无需过度担忧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缩,以及无风险利率的大幅跳涨。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并称:“在经济、货币周期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国内债市依然会保持以内为主的行情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境外机构的配置力量还将为国内债市利率的回落提供一定的助力。
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统计,2021年2月,境外机构依旧保持了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态势。细分券种来看,利率债方面,境外机构分别增持了国债、国开债、农发债、进出口债618亿元、194亿元、74亿元、32亿元;信用债方面,境外机构分别增持了中票、企业债、短融53亿元、3亿元、2亿元;此外,境外机构还增持了地方政府债1亿元。
显然,“随着海外利率的抬升,中国高利率的性价比优势逐步缩小,国内债券会遭到境外机构抛售”的市场担忧目前并未出现。毕竟,当前中外利差仍处在历史相对高位,叠加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表现,对于配置型机构而言,中国债券的性价比优势犹存。
短期环境友好
短期内,在以股市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依然疲弱——股市破位下跌,股票基金赎回加速,部分资金回流至货基、债基避险,央行呵护资金面维持相对宽松状态的情况下,债市所面对的环境依旧较为友好,利率上行风险有限。
而基于国内基本面和海外市场信号暂难以构成超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整,且债市最悲观阶段已过去的判断,则具体到投资布局方面,不少机构建议,一季度可以加大利率债的配置力度,持券待涨,通过5年左右久期品种抓住交易性机会。
更有乐观的机构判断,待央行为遏制高通胀或防范资产价格泡沫而紧货币、中美债市共振、利率债供给大增超预期等诸多“地雷”被一一证伪或排除后,债市有望迎来趋势性“牛市”行情。有鉴于此,基于债市收益率长期有望下行的预判,目前逢高配置长久期债券“吃票息”应是性价比较高的策略。短期资金利率的波动仅是债券牛市颠簸中的“小风浪”,总将被牛市推平。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