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揭牌成立
本报讯(记者 张继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揭牌仪式暨首届内蒙古地球物理发展论坛日前在呼和浩特召开。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综合普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宝山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主任。
论坛上,14位专家学者围绕瞬变电磁、广域电磁法最新研究动态,地震勘探、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新进展,北山地区物探方法技术及应用,矿产、能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及应用,地热、环境、城市地下空间等地球物理专业问题,工程综合检测、探测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等内容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的成立,将对内蒙古地球物理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陵-宣城矿集区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完成
本报讯(记者 张继勇)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牵头承担的南陵-宣城矿集区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项目成果日前通过评审。
该项目属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长江中下游南陵-宣城矿集区三维综合探测”第一专题“南陵-宣城矿集区地球物理探测与三维建模”的配套项目。项目在矿集区尺度深部三维结构探测、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与找矿预测的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一是通过精心部署3条针对覆盖区隐伏矿矿集区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廊带,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重、磁、电、震地球物理数据,为研究区域性重磁场特征、研究区建立骨干剖面的地球物理模型、揭示区内地下精细结构和三维建模及地质解释提供了提供了重要信息及重要研究资料。二是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结合钻孔、地质资料,进行了32条先验信息约束下的2.5D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获得了矿集区的三维模型,实现了矿集区地下3km的“透明化”,精细刻画了容矿、控矿构造的三维展布特征。三是研究了矿集区及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系统提取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陵-宣城矿集区综合找矿模型;依据建立的找矿模型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并对其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并据此对深部成矿的靶区进行了预测。四是创新成果丰硕,在应用创新方面,在国内首次建立面积达7800km2、深度达3km的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探索了钻孔三维模型对比、三维物性正演等三维模型精度评价方法,发现了江南断裂等重要推覆构造形态、特征的地球物理证据,形成了针对覆盖区的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方法;在方法技术创新方面,创新了大地电磁法“死频带”畸变数据校正技术、基于岩石物性约束的地球物理正则化联合反演技术和基于层状地质模型的重力正反演技术。 (何家国 兰学毅)
大河坝石墨矿预查入选全国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本报讯(通讯员 段威 特约记者 罗会江)记者日前获悉,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承担实施的“四川省旺苍县大河坝石墨矿预查”项目(以下简称“大河坝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大河坝项目是2019年度新立的四川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项目开展前,项目组以《绿色勘查指南》T/CMAS 0001-2018为指导,根据绿色勘查相关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并在项目推进中动态完善绿色勘查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在节能减排方面,“三废”严格进行达标排放;在场地建设方面,采用便携式、模块化钻探设备,占地面积小(4m×4m),依据现场地形条件分区布置,严控场地面积。修建临时施工道路时,他们充分利用已有道路,避让珍贵植物,钻探工地边坡上方设置了截、排水沟,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同时钻机回水沉淀后循环使用,泥浆池及时填埋。在细节上,项目组更是把牢绿色勘查关,预防油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发生泄漏等,不踩踏植被及农作物,不砍伐树木、捕杀野生动物等。
冀煤物测队完成雄安新区项目数据采集
本报讯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近日完成“雄安新区起步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野外勘探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任务。
该项目工区划分为目标区和近场区,涉及雄安新区、徐水区、任丘市、霸州市、固安县等。此次施工共完成26条测线,测线长度共计87.28km,物理点4600个,合格率100%,达到了设计和规程要求,为下一步资料处理和报告的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龙飞)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