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就新荣耀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临工高级技师乔良雨

2021.05.17 中国矿业报/刘晓慧   

2021年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前不久在济南隆重举行,山东临工高级技师、零部件事业部机加工二组班长乔良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乔良雨刚毕业就来到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零部件事业部,成为了变速箱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十几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在制造工艺改进、职工技改创新、学员技艺传承、班组管理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先后荣获“临沂市十佳金牌工人”“临沂市优秀班组长”“沂蒙最美职工”“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而这一份份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和勤恳付出。

技能精进成就工匠之心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乔良雨工作之初就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工作中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和同事请教,业余时间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班组车、铣、钻、镗及制齿等所有设备的操作要领,并且努力做到了“半年跟着干,一年独立干,两年成骨干”。

在一次工作中,他发现一台镗床有时进刀不均匀,容易带来质量隐患,影响生产效率。他利用业余时间拆下镗头查找原因,发现是设计结构问题,于是就尝试重新加工,经过多次努力并安装调试,最终解决了问题。后来带他的师傅对他说,“小伙子胆子不小!镗床是车间为数不多的精密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你又不是专业维修人员,就不怕修坏了?”他微笑着回答师傅,“放心吧,我敢拆就有信心再装上新的。”

乔良雨负责加工的是矿山设备装载机变速箱的核心零部件,有的零件公差精确到微米级,质量要求严,稳定性要求高,稍有一点疏忽大意,就会造成零件报废,甚至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与安全。十几年来,他苦心钻研精密加工技术,所经手的零件没有出过一次加工质量问题。

“没有一技之长,就算不上好工人;坐不住冷板凳,就成不了好工匠。”乔良雨善观察、爱钻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单位作业时间,乔良雨和技术人员多次进行现场测量试验,一次次调整生产线的高度、角度等参数,生产线布局得到极大优化。实现了每人每天减少走动上千米、减少弯腰近万次,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每年公司增加创收上百万元。

传帮接力打造优秀集体

“一全二创三结合”创新管理模式,为职工创新创造、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舞台。工作不到三年的乔良雨,在这全员创新的活跃氛围当中,凭借过硬的本领和出色的表现,成为事业部最年轻的班长。上任伊始,班组空间小、设备多、生产任务重,在车间排名比较靠后,连续几年申报优秀班组都没有成功。甚至有人说,他的班组要是能当上优秀班组,那车间所有班组都能评上。

乔良雨就认准一个理儿:只要实心实意为大伙办事,为班组作贡献,大家自然就会团结起来;不仅自己要当好工匠,还要带领班组同事发扬“工匠精神”,要干就干好,要精益求精。在安排生产任务时,他总是把脏活累活留给自己,甚至吃住都在车间,更是带领班组突破一项项难关。

2010年3月,他光荣入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2011年下半年,他的班组被公司选为首批推进临工精益生产方式的试点班组。当时,对一线员工来说精益生产的很多理念、工具、方法是全新的,需要一点一点摸索前进。那段时间,他既要确保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做班组员工的思想工作,还要带头学习精益生产知识,再言传身教,和大家一起实施精益改进。为了成为试点标杆,他和班组成员连轴转,吃住在车间,最终成为先进试点班组。

由于乔良雨班组样样干得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信得过班组”“临沂市优秀班组”“临沂市模范班组”。为了能让团队快速成长,乔良雨倾囊而出,总结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把自己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工作日志凝练编写成培训课件,手把手地把经验绝活传授给徒弟,先后培养出30多名技师、高级工,多人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

常思创新提升“战斗”能力

为了营造公司整体创新氛围,公司工会以乔良雨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又带领团队成员将精力转移到改善创新上来。

为了适应公司完成智能化、电动化高速发展的需求,乔良雨充分发挥所长,带领团队成员聚焦生产中“卡脖子”的难点、痛点问题,全身心投入到改善创新上来,研制了滚针智能化装配设备,实现自使用以来,没有一例因滚针漏装、错装造成的质量问题发生,解决了行业难题,获评“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创新成果奖”。

创新的好点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点,他得把厚厚的工具书翻好几遍。公司派他出去参观交流他就用脑用心学习借鉴,琢磨回去怎么改善项目。休息时间,别人看电视、玩手机,他就上网浏览自动装配、智能加工等方面的短视频,以此开阔视野,提升自己。

研制“变速箱壳体清洗专机”是乔良雨团队第一次综合运用机、电、光、液、气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展的项目。在此之前,他曾自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真正要确定油液压力、气缸选型、公差尺寸等专业性极强的相关设备参数时,乔良雨还是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白天正常上班生产,晚上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制作零件、匹配试验,一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奋战,终于完成了这一项目。”乔良雨说。

档架铣专机项目研制过程长达三年,期间因为操作空间十分狭窄,普通的刀具、轴承根本无法正常工作,行业内也找不到可以定做的厂家,导致一年多时间项目无法推进。但乔良雨始终没有放弃,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向相关设备生产商请教,终于在上海工博会上参观时打开了思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突破口。“行星轮滚针智能装配机”中用的振动盘,制作起来对规格重量要求非常苛刻,可以说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乔良雨也是做到第21个才成功,而做一个就需要一天多时间……几年下来,乔良雨带领团队完成了大大小小100多个创新项目,每年创造效益近千万元,有的项目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有力推动了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乔良雨也成了大家眼中有名的“创新达人”。

成就有了,荣誉来了,可乔良雨却说,“项目是团队的,成绩是大家的。没有公司搭建这么好的平台,就没有我的成长,也没有我们班组现在的成绩。”他说,“工作越久越感觉需要改善的项目还有很多,光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真正提升效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他希望未来在做好技改创新的同时,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充分调动更多同事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更多人在参与创新过程中得到历练和成长,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技术人才。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