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中国矿业报
山东禹城富铁矿勘查再获新突破
本报讯 (记者 李 平)近日,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规划勘察研究院承担的位于禹城市辛寨镇境内的李屯地区铁矿勘查项目施工的ZK7钻孔钻获4层富铁矿,总厚度达79.36米,其中最厚的一层达到72.3米,平均品位超过55%,实现了富铁矿勘查工作新突破。
山东省富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淄博金岭和莱芜地区,禹城-齐河地区是近年来山东省在深覆盖区发现的富铁矿找矿新区,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自2013年起在该区部署开展了大量富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先后实施财政地勘项目17个,累计投入资金5600余万元,探获了全铁品位50%~60%的厚层富铁矿,自然资源部、山东省领导高度重视并予以批示。
目前,禹城市铁矿勘查工作施工钻孔7个,已见矿钻孔5个。其中,2015年在禹城市施工的ZK1钻孔为该整装勘查区首钻钻孔,钻遇厚度119米、平均品位56%的磁铁矿,实现了该整装勘查区富铁矿勘查工作的首次重大突破。2018~2019年,在禹城市施工的ZK5 、ZK6两个钻孔,分别钻获64米和95米的富磁铁矿体厚,全铁平均品位超过55%。本次施工的ZK7钻孔再次验证了禹城市富铁矿厚度大、品位高、找矿前景大的特点,标志着山东省富铁矿勘查工作再次取得新突破。根据当前勘查情况,预计禹城市富铁矿资源量达3500多万吨。今年,在禹城市还将新施工两个钻孔,并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有望继续取得新的更大勘查成果,建成山东省乃至全国性的又一个大型富铁矿资源基地。
受国内经济复苏和国际形势影响,当前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冲击新高,推动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禹城富铁矿勘查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究探索铁矿勘查新思路、新模式增强信心,对于缓解我国富铁矿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我国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地质局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本报讯 湖北省地质局和湖北省农科院近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土壤污染防治、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富硒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农业科学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农科+地质”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农业和地质基础支撑作用纳入“十四五”规划,在全省范围开展耕地、园地等不同类型田块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改良、镉等重金属钝化及治理修复研究,农产品及水土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富硒(锗、锌)土壤调查、监测、综合利用及相关基础性、应用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共同推进富硒产业基地试验示范建设、富硒产品研发和牌建设及科普宣传和成果推广等。双方将建立工作协同推进机制,适时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畅通资料借阅与使用绿色通道;建立长期互通机制,定期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通过资本运作、技术合作、管理协作等形式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合作落地见效。力争用2至3年时间,在农业和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打造、基础性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攻关等方面,形成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合作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完成全省1:25万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1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5万平方千米,获取土壤有益组分、环境指标等30余项指标的分析数据759万余项,建立村级土地质量档案6260份,提出富硒产业基地建议260余个,助推全省富硒产业发展。 (冯鑫 郑金龙)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部署凤太地区铅锌矿勘查工作
本报讯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以下简称地矿集团)近日组织有关专家及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在陕西铅硐山矿业有限公司召开地质科研与绿色矿山建设研讨会,部署凤太地区铅锌矿勘查工作。
会上,陕西铅硐山矿业公司负责人就矿区地质找矿、资源状况、找矿规划及存在的问题、科技研发与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简要汇报。与会代表分析认为,铅硐山矿床找矿前景广阔,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开展深边部找矿,充分发挥地质、物化探综合优势,深入开展探矿增储,为铅锌采选板块整体上市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绿色矿山建设应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地方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会上,地矿集团副总经理、铅硐山矿业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毛有平表示,以往找矿常存在对铅锌矿体的复杂赋存特征考虑不足等问题。此次交流研讨,对已有资料进行研究,提出找矿新靶区,为铅锌采选板块上市做好资源保障基础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将通过设立科研项目,扎实推进尾渣利用及胶结充填以及矿山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地矿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民良表示,要把凤太片区找矿扩储作为地矿集团实现“聚焦主业、双轮驱动、多业并举、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狠抓落实,尽快提交1~3年的找矿验证方案;要加大对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绿色矿山建设成果的推广力度;深耕科技研发,推动采选矿自动化、尾矿综合利用、胶结充填等工作深入实施。
其间,与会主要人员还深入铅硐山PD1230中段现场观察了铅硐山复式背斜北翼次级向斜核部铅锌矿体地质特征,为分析总结铅锌矿体赋存规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王涛)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