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中国矿业报
本报讯(周铸 黄强 任淑珍) 首届中国-东盟地学领域高校校长论坛5月2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东盟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柬埔寨工程学院、印度尼西亚卡渣玛达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缅甸仰光大学、菲律宾帕蒂多州立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河内矿业地质大学等12所高校,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的相关负责人以“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东盟高校地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加强国际合作建言献策,并提出共同开展大科学计划的倡议。
论坛由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主任、广西地矿局局长唐善茂主持。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成都)主任李文昌向大会作《东南亚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学术报告,为下一步深化区域地质科学研究合作提供思路建议。
会上,各高校详细介绍了本校研究概况、优势学科领域,纷纷表达了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网络建设以及清洁能源、环境科学领域、实验室共享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的愿望。
会议认为,本次“中国-东盟高校校长论坛”是在中国-东盟地学合作框架下首次举办,将开启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的新篇章。
会议对未来进一步加强高校间的学术合作发出四点倡议。一是保持各高校高层交往,加强对话磋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校间的学术活动。二是加强地质科学合作研究,合作解决东南亚特提斯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问题,推进实验室共享,联合申报国际或各政府设立的一些重大研究专项。三是加强能力建设,互派优秀科研人员交流互访,未来五年将依托东盟学院为东盟国家提供200个留学生名额,助力区域地学人才培养。四是共同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联合共建,建立地学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地学信息化建设。
延伸阅读:首届中国-东盟高校校长论坛嘉宾发言摘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赖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2004年开始面向东盟国家招收留学生,截至目前共培养来自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578名,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留学生总人数的15.26%,主要攻读的专业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一是要开展地学项目国际合作,进行科技联合攻关;二是共同举办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油气资源等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三是为东盟国家地矿、经济等行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四是促进学校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访、交流、合作,包括互派优秀的青年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挂职学习等;五是加大留学生招生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招生比例和奖学金、助学金比例。
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王玫:要在东盟成矿基础科学、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桂林理工大学近5年招收的1000余名国际合作培养生中有80%来自东盟国家,他们通过培训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柬埔寨工程学院副校长乌尔恩·占塔:期待未来在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地质技术工程等领域加强合作和学科共建,学校也设置了一些奖学金项目、交换实习项目、合作研究项目,鼓励开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国际合作研究。
印度尼西亚卡渣玛达大学校长帕努特·穆利诺:期待进一步在防灾减灾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合作。
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宋占·本潘米:非常高兴能与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在地质灾害、水文地理学、地下水、岩溶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学校在地学研究领域的能力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加强。
菲律宾帕蒂多州立大学校长劳尔·布莱德·西拉: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和协议的方式,实现了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学术和科研合作,共同推进相关项目。同时还通过交换生、奖学金、教师互访、院系间课程合作、短期培训班等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越南河内矿业地质大学校长特使吴春成:过去十年,与中国地质大学开展了学生联合培养。未来期待能共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科学家和科学家之间的沟通交流。
缅甸仰光大学校长丹佐乌:此前与中国的多所地质高校如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大学等进行了合作,共同举办了若干学术会议,还共同培养了多名研究生,涉及到的学科包括矿床学、沉积学、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古生物、地质环境工程、石油工程和水利工程等,下一步期待与中国和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联合研究、项目交换和短期培训学习。
泰国清迈大学副校长山姆潘·辛哈拉贾瓦拉: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未来地学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变化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东盟国家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和挑战,因此要不断加快课程创新,培育新一代的地质科学家,对现在的地质科学家也要进行重新的教育,提升新的技能。下一步希望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强在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共同分享教学资源。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查卡潘·苏提拉:希望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交换项目,提升研究生质量。在疫情影响下,要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室工作、测绘工作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学习效率。在某些领域可以开展联合勘探、研究工作,共同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地球保护的相关议题。
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秘书长李荣柱: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共有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内的16个成员国,多年来与全球多个国家、机构在地质领域进行多样化的合作,包括气候变化、海洋地质、地下水等领域,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300余项项目和相关活动。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和中国-东盟以及各个大学有更多的合作,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培育年轻的科学家和地质工作者。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