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06.08 中国矿业报/邹元坑   

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统筹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地勘行业改革逐步到位,地勘单位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生态环境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腾挪空间。当前,无论是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双循环发展格局,还是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都给地勘单位加快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地勘单位要立足行业改革发展实际,抓住机遇,把准方向,加快转型,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修复产业做大做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


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从当前地勘单位的现实来看,做好生态环境修复的文章,首先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地质队伍的定位始终是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要在政府的支持、指导、监管下,主动承担起生态环境修复的责任,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更多的项目落地,通过项目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既要贴近政府、依靠政府、服务政府,成为政府的帮手,又要苦练内功,增强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市场的能手;既要严格遵循政府的政策规划顺应要求,又要主动创造需求争取项目。一定要避免一味地依赖政府成为市场的侏儒,或者完全脱离政府需求在市场上盲目被动。

二是处理好行业指导和微观管理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行业管理,从宏观去把握,在微观处着手,既要以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又要着眼于地勘单位自身生存发展利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处去考量,做好顶层设计,总体推进产业发展。

三是处理好统筹协调和正当竞争的关系。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业主大多为各级政府,同时也是市场化的公开招投标项目,过去地勘单位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竞相压价,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地勘单位改革到位后,要坚决防止这种自杀式行为。通过出台行业自律管理办法,从一开始就规范产业发展,既发挥地勘单位独立自主市场主体作用,又要遵循一定规则有序竞争占市场,杜绝内部互相压价争项目,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做好六方面工作

做好当前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破解重点难题,争取主动作为,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和鼓励力度,努力创造条件,在人才队伍、技术装备、资金筹措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地方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巩固深化、持续推动对更多县市的技术支撑服务覆盖。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超前谋划,做好可行性研究,提出建议,精准立项,帮助政府实现施政目标,从而实现地勘单位的价值目标。

三是积极走出去,寻求与科研院校、大型生态环保企业的产业协作,通过协作逐步提升地勘单位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要创新模式,破解难题。生态修复产品和生态价值,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配套政策,鼓励谁投资谁受益、谁修复谁受益。要分析市场多元化需求,兼顾多方利益,创新合作模式,解决投入与收益的问题,实现产业良性循环。

五是要重点关注生态文明领域资金信贷等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同时要建立内部贷款担保制度,统筹管理资金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生态文明产业投资难问题。

六是要科技创新,努力争取做一批项目,申请一批专利,打造一批样板,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逐步树立过硬品牌。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局生态环境修复处)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