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渊源深厚的中国地矿事业

2021.07.02 中国矿业报/刘连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复杂、惨烈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国家面貌、人民精神都发生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我国地质矿产的百年历程,同样与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与党的厚爱关怀息息相关。

一、矿业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作出不朽贡献

(一)安源煤矿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

江西安源煤矿创办于1898年,毛泽东曾8次到此。1921年10月,为贯彻党的一大决议,他深入矿井,与煤矿工人促膝攀谈,宣传党的奋斗目标,动员大家团结起来,推翻穷苦大众头上的“大山”。1922年,他第3次到安源,组织大罢工,取得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唯一一次胜利。1927年秋,他第7次到安源,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即安源会议)”,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进攻长沙。时隔3年后的秋天,他第8次到安源,和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此休整,帮助建立安源市苏维埃政府。在他的号召下,“跟着毛委员当红军”成为当时安源工人的迫切愿望,148名矿工组建成工农红军第一个工兵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安源矿井里走出了杨得志、萧劲光、吴烈、吴运铎、熊飞等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干部。历史选择了安源,安源书写出了辉煌的历史。

(二)赣南钨矿为临时中央政府探索积累矿业经营管理政策经验。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新局面。新政权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发展自己的工业,开办煤、铁、硫磺等采矿场,为打破敌人“围剿”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始采于清末民初的赣南钨矿,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家“国有矿山企业”。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被迫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途中,见到矿井星罗棋布、钨砂晶莹闪亮,大家为之欢呼喝彩。中国共产党扭转长期被动局面后,抓住时机,巩固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中共赣南特委把工作中心转到钨矿主要产地,积蓄夺矿力量。1930年三四月间,毛泽东以当地矿工和农民为主体,组建了红二十六纵队和红二十二纵队;亲自调研撰写编印《仁风山及其附近》小册子,指示要以矿山为重点、以矿工为骨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最终实现全境赤化。1930年12月起,中央苏区控制了大部分赣南钨矿资源。1932年2月,毛泽东核准时任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一手创建了中华钨矿公司。1933年,该公司所属公营钨矿开采、合作社收购的钨砂总量比1932年增加近4倍。赣南钨矿为临时中央政府探索积累了矿业经营管理的政策经验,也为苏区增强了财政实力。

(三)“红井”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勤政为民的历史见证。

在江西沙洲坝,毛泽东亲自为老百姓挖水井的故事妇孺皆晓。“红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纪念碑文,映照出党和红军与群众心心相印的优良作风。其实,与毛泽东息息相关的还有两口井。

一口是距江西永新县城39千米的三湾村的“红双井”。1927年9月,毛泽东从文家市转兵,率秋收起义部队住进三湾村。次日上午,他发现当地井小人多,水质浑浊不堪,部队驻扎后村民用水更加困难。当天傍晚,他就带领战士下井清淤,紧挨着老井挖了一口新井,并规定部队只能饮用右边的井水,左边的要留给老百姓。后来,村民们称之为“红双井”。就是在三湾水井不远处,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另一口也叫“红井”。1932年10月,受“左”倾错误的打击,毛泽东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到福建长汀疗养。驻地山腰有口年代久远的水井,他每天早上都和周边群众一起从井里取水洗脸、洗衣服。发现井水浑浊不堪时,他当天就带着警卫员下井清理,使老井焕然一新,群众遂取名“红井”。山下来取水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在老古井旁了解社情民意,据此起草了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62年,毛泽东特意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长汀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回答: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欣慰地笑了。

(四)延长油矿为敌后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1935年4月,陕北红军解放了延长油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组织开发了延长七里村油田。1939年至1946年,延长油矿共产原油3155吨,加工生产汽油164吨、煤油5120吨,为边区政府提供了汽油、煤油、柴油、机油、蜡烛等产品,有力地鼓舞和支持了敌后抗日斗争。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石油进口通道几乎被断绝,开发国内石油的呼声日高,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致函商借延长油矿钻机,周恩来当即同意支持。1939年3月,钻机运抵老君庙开钻,第一口井钻遇油层,日产原油1吨多;之后的4号井发生井喷,发现了玉门油田的主油层。1940年9月,玉门油矿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开发最早的非海相油田之一。

(五)延安时期采矿业曾是“中央第一财政”。

1939年,中央决定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大学部设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矿4个系,高度注重地矿人才培养。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设立第一科,专司地质采矿。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建设厅工矿科,负责地质、采矿及安全等工作。陕甘宁边区地质矿冶学会成立,组织开展首次大面积地质矿产调查,确定延长、永坪的找油层位,还找到焦煤、铁矿、耐火粘土、熔剂灰岩、硅石等矿产资源。1941年,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派专家开展地质调查,施工5口井,其中2口井自喷,1口井产气,1口井发现稠油,极大地缓解了用油压力。后来,专家又在延安、延川等新区打出了较好的油流,不仅能满足陕甘宁边区的全部需求而且有余。1945年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建成日产1吨的“西北铁厂”。

三边盐矿的勘查开发,解决了200多万军民的食盐问题,还向边区政府缴税3000余万元,对边区政府的贡献最高达到90%。毛泽东称赞道:“定(边)盐(池)是边区的经济命脉,是中央第一财政。”


安源煤矿内重要文物保护设施——总平巷

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地矿工作的关怀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地矿事业十分重视,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的油田矿山、钢铁厂、冶炼厂、水泥厂等,地矿事业呈现第一个黄金时代。

(一)“开发矿业”是党赋予地矿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为留学生任湘题写“开发矿业”,这几个字至今仍然是地矿人的精神动力。1952年8月7日,他亲自签发地质部长李四光的任命书。1953年7月,他在听取地质工作汇报时,深情地赞誉“你们更像军队”,指出“普查是战役,勘探是战术,区域调查是战略”。1954年,我国首次在广西发现铀矿。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领导出席,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研究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这是决定命运的。”“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来。”“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经过不到10年的拼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震惊世人。

1956年初,毛泽东主席听取地质部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时说:“地质部是地下情况侦察部。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工作要提早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准备好矿产资源。矿山保护、综合利用很重要,要注意。”4月25日,地质部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195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广州听取地质部工作汇报时指出,地质部要打破洋框框,发动群众报矿。9月15日,毛泽东视察大冶铁矿,留下了手握铁矿石标本的珍贵照片。

1962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接见全国地质局长会议代表。1964年元旦,毛泽东听到李四光汇报的石油地质工作新进展后,高兴地说:“你们两家(指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二)“地质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

1952年,中央批准成立北京地质勘探学院。1957年5月17日,刘少奇在中南海接见了该院暑期毕业生代表,勉励他们向革命先辈学习,在野外艰苦的实践中成长。

为纪念刘少奇接见北地毕业生代表30周年,1987年5月16日,邓颖超、乌兰夫等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北京和武汉地院应届毕业生、原北地1957年毕业生,北大地质系、科大研究生院以及长春、成都、西安、河北4所地院的应届毕业生代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地质大学生的关怀和希望,激励着一代代地质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无私奉献。

1949年5月,刘少奇视察开滦煤矿,代表中共中央妥善解决了该矿遇到的严重经济困难,提出了保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发展生产力。1958年9月,刘少奇与周恩来一同视察开滦煤矿井下水采工艺,全国矿业工作者深受鼓舞。

(三)为地矿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48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希望旅居国外的李四光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49年4月,周恩来指示郭沫若写信,请李四光早日回国。9月,身在国外的李四光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1月15日,周恩来亲自给相关驻外机构负责人写信,嘱咐他们保护李四光安全回国。1950年3月初,李四光和夫人辗转到达香港,周恩来专门委托叶剑英派人护送李四光。5月6日,李四光和夫人抵京的第二天,周恩来即到住地看望他们,并希望李四光协助郭沫若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还要把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责任担负起来。李四光随即草拟了组织全国地质工作的征求意见信,提出成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会、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的方案意见,很快得到了政务院的通过和任命。

1952年初,周恩来、陈云领导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1953~1957年)》,并访苏商谈苏联援助问题。但由于地矿资料不完全,许多项目和设计迟迟达不成谈判协议。8月7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周恩来关于成立地质部的“说明”只有极为简短的一句话:“关于地质勘查的重要性,想大家已很知道,故成立了地质部。”当时,地质工作程度的薄弱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央对地质勘查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指导是以月甚至以周为周期进行的。到“一五”末期,地质工作者探明了74种矿产的储量。有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跃居世界前列,其中铁矿探明储量56亿吨,为国家计划探明储量的两倍多,不仅解决了“一五”“等米下锅”的燃眉之急,还为“二五”计划建设的8个大中型钢铁厂提供了资源保证。

1950年4月,燃料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主攻石油勘探,但后续进展并不顺利。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此垂询李四光,李四光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周恩来说:“地质部长很乐观,对我们说,石油地下储藏量很大,很有希望,我们很拥护他的意见,现在需要去工作。”1954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地质部、中国科学院也要分别担负石油天然气的普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经过几个部门的共同奋战,到“二五”末,大庆、华北、江汉等油田相继被发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这一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1958年2月,周恩来带队到三峡考察。在实地深入比较研究后,他决定将勘查、设计重点从南津关转到三斗坪,为今日三峡大坝工程选址奠定了决策基础。在三斗坪考察时,周恩来仔细察看了岩芯,提出带一节回去向毛泽东汇报,并按规定在木板标签上记上:“周恩来取走岩芯一块。1958年3月1日。”

1966年3月,邢台发生两次强烈地震,周恩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两次亲临灾区部署抗震救灾和预测预报工作。李四光深受感动,不顾年迈重病,也亲临震区考察,将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周恩来请李四光发表意见,李四光认为,邢台再次强震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不能忽视深县、沧州、河间等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1967年3月,河间地区发生6.3级地震,证实了李四光的推测。1967年10月20日,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上提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做些观测,如果这些地区地应力活动加强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再次验证了他的论断。

1968年的一个深夜,李四光接到紧急会议通知,赶到会场时已近凌晨两点。会上正在研究,北京附近小震突然平静,一些动物表现惊恐不安,提出当天清晨7时,北京将要发生7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疏散到室外。周恩来询问李四光的意见,他回答道,北京附近各地应力观测站都没有记录到异常,今晚不一定要发警报,但要密切注意观察。周恩来同意不发警报,在国务院办公室一直等到平静的黎明来临。李四光这一夜也没有合眼,他的判断又一次被证实。

1969年7月18日,渤海发生地震后,周恩来召集会议宣布,中央决定成立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李四光任组长。中国地震预报科学路上,邢台地震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73年,周恩来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指示,要在《第四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修正草案)》中专门加上“要大力加强地质工作”这段文字。6月,他在一次中央专委会上向国家基建委员会主任谷牧表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步骤。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谷牧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方案,国家建委向国务院、中央军委写了《关于组建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的请示报告》,周恩来作出4条批示,要求这支基建工程兵部队尽快掌握从事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业务技术。

1975年,周恩来委托王震亲自过问并领导黄金地质工作,使我国成为年产超百吨的黄金生产大国。

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到过的地震等灾害现场、油田、矿山、冶炼厂、水泥厂、水库等不计其数。例如,仅一个唐山市就不少于5次。

新中国成立时,地质技术人员只200多人,探矿钻机仅有14台,可利用的矿产只有15种,前30年的钻探进尺累计只有17万米,有探明储量的矿种寥寥无几。

1953年~1978年的25年间,我国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和矿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截至1978年底,我国累计发现并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31种。1978年,原煤产量达6亿多吨,比1949年增加18倍;原油10405万吨,增加866倍;铁矿石1.1亿多吨,增加198倍;10种有色金属增加72倍;黄金增加近4倍;化肥增加1447倍;原盐增加5.5倍。今天在产的一些大型矿山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原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