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中国矿业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王琼杰 通讯员 张爱艾)由成都理工大学和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联合主办的首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日前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这是教育科研领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实践。
“美丽中国中脊线”即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也是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代表。探讨研究胡焕庸线能源、矿产、水资源、土地资源分布及矿山生态状况调查的成功经验,探寻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化发展新路径,破解“胡焕庸线”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中西部像东部地区一样完成同等水平的城镇化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是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龚灏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美丽中国中脊带”是教育科研领域融入国家、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成都理工大学抢抓机遇,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以及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在遥感、地球化学、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发表了题为《美丽中国中脊带:思考与前瞻》的主题报告,总结了近年来“美丽中国中脊带”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全局性思考和前景展望,启发与会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和专业维度进一步研究,推动该议题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团队建议,沿“爱辉-腾冲”线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来破解“胡焕庸线”问题。该建议具体内容包括构建“一带”(即“中脊带”,指“爱辉-腾冲带”)、“两端”(为爱辉、腾冲)、“三国”(即中国、俄罗斯、缅甸)、“九省”(沿该线涉及中国9个省区)的合作发展格局,促进东北亚与东南亚在东北-西南便利交通与贸易的形成。该构想植根祖国的腹地,直面东西部差异问题,为构建更公平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设计了美丽蓝图。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