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中国矿业报/李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来了几位特聘作家和驻校作家,为大学生开设‘探索自然·弘彰文化’自然文学系列讲座……”在理工科大学讲文学课,谈自然文化,这可是个新鲜事,这也吸引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众多爱好文学创作的同学们。
举办“探索自然·弘彰文化”自然文学系列讲座,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进一步落实“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积极探索自然文学育人新思路、新模式的一次创举,旨在培养贯通文理、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020年6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应社会对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成立了融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自然文化研究院。
自然文学系列讲座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讲。第一堂课,由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主讲。当天有217名学生到场听讲,把两个教室坐得满满的,负责报名的学生说,倘若不控制报名人数,别说两个教室,就是三个教室,都会座无虚席。
据统计,4~6月,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共有10位特聘作家和驻校作家走上了自然文学系列讲座的讲堂。他们以《报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我的文学吉尼斯纪录之谜》《自然文学的功能》《从美国自然文学四部经典说起——探讨自然文学发展现状及特征》《诗词基础知识漫谈》《写诗,从一首好诗开始》《细小如针尖,扎入更深的地方——谈散文写作的细节》《地质队员的土地情怀》《跟着光走——谈小说的审美》《语言的炼金术——浅谈诗歌创作的技巧》为题,分享了自然文学写作的技巧,共有2000人次的学生前来听课。为将此次授课达到预期效果,自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晓鸿、副院长张颖、副教授阙建华在现场指导授课。
讲课中,特聘作家和驻校作家们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实践和成果,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讲述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体的写作技巧,诠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从培养大学生爱护自然、敬畏土地、保护环境的角度,通过丰富可感的经典名著、名篇的赏析和诵读,为大学生们展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大自然画卷。
在“‘探索自然·弘彰文化’自然文学系列讲座小结”座谈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自然文化研究院院长马俊杰说,中国地质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具有完备的地球科学专业学科体系,在自然文化的研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文学写作,对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独特的高水平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大有裨益。
作家们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搭建的平台,十分珍惜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美好时光。他们感慨地说,这次有机会重返校园,走上大学讲台,和同学们分享自然文学写作体会,还是第一次。既荣幸,也感到压力,对我们自身也是一次挑战和学习。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让我们仿佛重拾青春,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不少大学生说,其实自己一直喜欢读文学名著,爱好写作,只是成为一名理工科大学生之后,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专业学习上。来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上大学,意味着自己的未来与地质、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自然文化创意写作课,为生活添加了天然有趣的调味剂,又是人生压力的卸载器。
“文学是一炉火,可开明心智,开阔和深入情感。”驻会作家说,我们今天和同学们谈自然文化写作,就是希望把文学这颗火种埋在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印记中,当他们离开校园奔赴野外地质工作一线,或是在某一个人生拐角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这火种可以点燃他们的人生希望。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驻校作家、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