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2
《中国地质(英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获国际认可
本报讯 根据全球科研数据权威机构——科睿唯安近日公布的2020年度期刊引用报告,《中国地质(英文)》(China Geology)“期刊引用指数”为1.03,在其收录的66种ESCI地学期刊中位列第1。这是该期刊首次获得权威数据库评测指标(创刊满3年才有评测指标),表明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认可。
《中国地质(英文)》创刊于2018年,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主办,旨在围绕地球多圈层交互作用调查研究、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调查评价与生态保护修复、海洋地质调查、重要经济区与城市地质调查评价、国际地质合作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各国同行交流地质科学研究新问题和地质调查新发现,传播地质新理念。自创刊以来,该期刊先后被ESCI、Scopus、DOAJ、AJ、INSPEC、CAS、Geobase、GeoRef Database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地质(英文)》发表论文总被引次数为305,去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为2.148。
“期刊引用指数”是科睿唯安新增的一个指标,适用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所有期刊。该指数就是对一本期刊近3年发表的所有文章(包括评论),统计它们的影响力指标。影响力指标是针对某一篇文章,从研究主题、出版类型、出版年份等3个重要方面,对文章的影响力进行统一计算,并给出综合数据。相比影响因子,期刊引用指数的统计范围更大,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之间的横向可比较性大为增强,是对现有引用指标体系的补充。当期刊引用指数高于1.0时,即表明该期刊超过平均引用水平;当期刊引用指数低于1.0时,即表明未达到平均引用水平。 (陈希节)
“黑林地1井”获上二叠统林西组油气新发现
本报讯 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部署实施的“黑林地1井”完钻深度为2024.6米,钻遇良好的烃源岩和气测异常显示。
该井位于松辽盆地西北部,是“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项目2020年实施的一口全井取心地质调查井。井位部署过程中,项目组针对深层系石炭-二叠系埋藏深度大、识别难等特点,采用了低频检波器的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并结合广域、大地电磁及土壤油气化探等综合勘探手段,预测了目的层上二叠统林西组顶界面的深度和可能的烃源岩及其埋深。
此次钻探目的层林西组揭露厚度为713.1米(1311.5~2024.6米,未穿),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累积厚度405.25米,最大单层厚度19.50米;发现气测异常3层,累计厚度73米。
该井较好地揭示了松辽盆地北部的地层充填系列,层位划分依据翔实,岩性录井与测井数据对应较好,为松辽盆地北部地质研究提供了完整、标准的地层柱。钻探结果表明,钻探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和地热勘探潜力。 (张海华 张健)
薄片数字化技术与应用取得新突破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近日在薄片信息全光性动态采集技术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可进一步提升采集图像质量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据介绍,科研人员应用薄片信息全光性动态采集技术,可实现指定角度自动采集信息,成功解决偏光显微镜下360度全光性显微图像采集难题;通过在电脑上控制硬件单偏光或正交偏光的交替变化技术,实现了显微镜光性的自动转换;利用控制光学系统实时或指定间隔自主聚焦技术,实现高清晰图像的快速采集;可自动构建多层级影像金字塔,实现多光性多角度整幅图像播放。
上述技术改变了传统薄片信息零散或行进式采集模式,增强了实物薄片地质信息挖掘能力,便于科研、教学、科普服务等工作的开展。(苏桂芬)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