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中国矿业报/武文琪 郭志鹏 贠鹏超
队长感言:
自1975年7月1日建队以来,河南有色地质七队人坚守为国找矿初心,牢记科技报国使命,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凝聚接续奋斗的力量,转战全国20多个省区和坦桑尼亚、刚果(金)、蒙古国等国家,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安全贡献了几代人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向地球深部进军”能力建设,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坚定以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在服务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迈进新征程,河南有色地质七队人将继续秉承地质行业“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赓续“李四光精神”、“铁人精神”和“黄大年精神”等精神血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当好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者,努力为开启地矿事业光明未来做出的新的贡献。
——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队长 王明明
农业大数据野外取样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河南有色七队”)始建于1975年7月1日,成立时全称为“冶金工业部冶金地质会战指挥部地球物理探矿大队”,2001年划归河南省政府属地化管理,隶属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建队46年以来,七队地质人秉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后在河南、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累计完成各类项目600余个,业务范围涵盖地质、物探、化探、测绘、地热、遥感、生态环境、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等领域。2009年起,河南有色七队在蒙古国、刚果(金)、坦桑尼亚等海外国家持续开展地质勘查项目,为广泛开展国际矿业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人机起飞前调试
如今,河南有色七队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自然资源地质工作、生态环境地质工作、地质工作现代化为内容的新时代地质工作体系,“强功能、调结构、转体制、走出去、现代化”,科技实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在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为单位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聚焦主业主责,不断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上世纪80年代,河南有色七队在内蒙古赤峰红花沟、大井矿区、翁牛特旗地区、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新巴尔虎右旗北部等十余个矿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涉及矿种金、锡多金属、铅锌矿等,发现大型多金属矿1处、大型铅锌矿1处、中型金矿1处、中型铅锌矿3处、小型矿多处。
90年代,河南有色七队工作区域主要集中在赤峰地区南部、内蒙东部、大兴安岭东坡南段,聚焦金、银、铅锌、铜、锡等找矿工作,发现了大型多金属矿1处、大型银、铜矿1处、中型铜矿1处、中型多金属矿1处、小型矿多处。
西峡石墨矿野外现场
21世纪初,该队完成国家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等20余项,勘查矿种包括银、铅锌、铁、铝土矿等,提交大型银矿1处、中型铝土矿2处、中型铅锌矿1处、小型矿10多处。
近10年,河南有色七队立足传统矿产勘查,聚焦战略性新兴矿产,坚持履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责任,累计完成地质勘查和科研项目36项,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约40000米,共提交大型石墨矿产地1处、中型矿2处(石灰岩矿、脉石英矿)、小型矿产地21处(金、钼、铁、萤石、重晶石、铅锌矿等)。其中,卢氏脉石英矿产项目初步估算资源量300万吨以上,有望打造河南省高纯石英基地;在河南省首次发现超高品位稀土矿床,为推动河南省“三稀”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绿色发展,持续拓宽生态文明服务领域
河南有色七队牢固树立资源环境“双主业并重”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地质工作列为主业主责,既当好金山银山勘探者,又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
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方面,该队开展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全过程管理咨询服务,以遥感影像为底图制作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分布图,选择部分矿山及河道治理区域开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协助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推动山水林田湖草项目顺利开展。
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该队发挥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优势,围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地质环境调查等开展资料搜集、勘查设计等工作,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该队不断强化公益职能,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地灾防治技术支撑协议,为地方防灾减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坦桑尼亚野外工作现场
在绿色矿业城市建设方面,该队积极为平顶山等老旧矿业城市制定规划,利用遥感技术探索水生态涵养带建设可行性方案,优化能源结构,助推平顶山市由传统矿业城市向绿色矿业城市转型。
在矿山日常监管方面,该队开展非煤矿山企业储量动态检测、日常监管、矿业权人开采信息核查、开发利用方案监管等工作,协助地方自然资源部门进行矿山管理。
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该队围绕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大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利用物探技术勘查地热资源,推动燃煤替代,助力蓝天保卫战;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规划范围内地热供暖勘查开发;与相关领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引进资金和技术合作开发地热项目。
5年来,该队为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编制矿产压覆报告、地灾评估报告百余份,为地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此外,该队还积极参与了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工作,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聚焦科技创新,加速驶入地质工作现代化轨道
在“七五”“八五”国家建设时期,河南有色七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内蒙古东部锡多金属成矿带找矿远景研究”被国家评为优秀科研报告,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内蒙古锡盟-赤峰地区物化探寻找斑岩和火山一潜火山热液型隐伏铜矿床研究”等两个“八五”科技攻关课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次荣获有色总公司优秀报告奖、科技成果奖、找矿奖等荣誉。
近年来,河南有色七队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地质事业改革发展大局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全队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将科技创新汇聚成主要驱动力,以构建“创新平台、创新专项、创新团队”三位一体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紧紧围绕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高度重视人才团队建设,解放思想,宽容失败,鼓励试错,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取得明显实效。
强化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工作根基。该队不断优化总体布局,完善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其中“遥感与北斗应用重点实验室”持续促进高分及北斗导航专项应用示范与成果推广,形成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及评价、减灾防灾、位置服务等领域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化应用能力;“河南省中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心”将该队丰富的地质经验与中科院人才技术优势充分结合,形成以基础性、公益性为主导,致力于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地质服务联盟。该队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为河南有色系统与国内顶尖地质专家交流提供途径,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向地球深部进军。
抓好项目带动,引领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该队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地矿大数据、生态环境修复、地质工作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农业大数据基础数据建设”研究,以无人机三维模型、多源异构农业数据为基础,发挥无人机低空遥感、高分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优势,进行重点地区农业场景构建、农业样品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二维码系统建设等,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开展“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资料智能化处理与融合关键技术”研究,设计专有智能算法,完成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资料智能化处理与融合原型系统设计与开发,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开发“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建立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价模型,设计并实现基础算法,提升遥感大数据在自然资源应用端应用;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地质数据产品数百项,建立“地质云省级试点(河南)”,实现河南分节点与全国地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利用生态+遥感技术优势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开展县市区、矿区、河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修复遥感监测,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制定《地质资料大数据平台建设规程》《露天矿山环境修复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地面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提升专业领域话语权。
优化人才质量,释放科技创新工作活力。该队坚定走科技强队之路,实施人才兴队战略,引进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集中招聘和招才引智补充新鲜血液,近3年共引进硕士研究生27名,持续推动团队年轻化;培养省学术带头人3名,以首席专家为首,教高、副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团队,采取“师徒结对”等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探索产学研用融合,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郑州大学等高校研究所开展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增强科研综合实力。
建队46年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始终坚守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主战场,不断拓宽生态文明服务领域,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支撑能力,加速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形成转型发展新动能。在新的征程中,他们将继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