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扬鞭再谱新篇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2021.07.14 中国矿业报/邓娟玲   

院长感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湖南省地调院全体职工的共同期待。为顺应新时期地质工作发展新需求,湖南省地调院实施“人才兴院、强基固本,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大力培育高层次人才,夯实综合管理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聚焦科技创新,筑牢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调结构,促转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用新视角、新理念探索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新方向,推进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在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闯出了一条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院长 孟德保

青年职工地质技能竞赛

洞庭浩荡,湘水悠长。“于斯为盛,惟楚有才。”

在潇湘湖南的广袤热土上,活跃着一支为国家地质找矿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地质队伍——湖南省地调院。从传统区调到资源环境保障,从地质找矿到大地质大服务,从取得找矿成果到把论文写在潇湘沃野上,他们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们培人才、夯基础,聚创新、筑平台,调结构、促转型,走出了一条“人才兴院、强基固本,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培人才,夯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

近年来,湖南省地调院实施“人才兴院”工程,多举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夯实人才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力;同时,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

毛景文院士查看岩芯

廓琼岗日冰川国土空间规划外业调研

农产品样品采集

2020年度优秀原始地质资料展评

以项目为依托培养人才。依托《湖南省区域地质志》《湖南省矿产地质志》《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以及湘潭市竹埠港重金属污染区、湘潭锰矿区、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不断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当地民生需求,承担了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国土空间规划、抗旱找水、地灾调查与防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地质信息平台研发、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等项目,在项目实施中通过给年轻人定目标、给任务、压担子,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培训交流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点,每年开展春训,讲授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促进了专技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每年开展地勘项目原始资料质量展评活动,强化了原始资料的日常规范,加强了各项目间的交流学习,提升了质量成果意识。以竞赛竞聘优选人才。近年来,该院共举办6次大型技能比武,练就了青年技术人员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每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论文竞赛,进一步提升了科研能力;举办项目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为青年骨干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机会。

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全面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优化了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有效保障了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强化财务资产管理,以内控体系建设为重点,严格规范财务资产管理,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强化项目质量成果管理,严格执行质量三级管理及跟进监督,确保了项目的质量成果。强化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及时排查隐患,有效宣传教育,确保了全体职工平安幸福、和谐安康。强化执纪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聚创新,筑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兴则地调兴。湖南省地调院围绕重点专业、优势专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致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引领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湖南省地调院致力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打造多领域、多层次的创新平台。2013年9月,挂牌“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2014年12月,与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合作,分别设立“地质产学研基地”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10月,挂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17年4月,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土壤与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2019年11月,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

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修复治理后的谭家山煤矿区

组建科研团队,提升创新能力。2019年9月,湖南省地调院组建了“雪峰造山带及邻区地质结构与演化研究创新团队”“湖南关键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创新团队”“湖南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湖南生态与农业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四大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和学科背景涵盖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质调查、矿物、水工环地质、计算机应用、实验测试等多个专业。四支创新团队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多专业合作、“多兵种”联合攻关,力争在湖南省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关键金属矿产、城市地质及生态地质等方面取得突破,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湖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力军和地质科技创新生力军的龙头作用,更好地做好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地质院以及相关市(州)、县(区)的技术支撑。

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近年来,湖南省地调院依托多个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已有1位博士后顺利出站,3位博士后和5位博士在读;1人当选中国地质填图科学家、1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1人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5人入选“湖南121人才工程”。

创新驱动,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湖南省地调院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科研专项、湖南省青年基金、湖南省地质院科研项目等多领域科研项目近50项;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论文49篇(非中文核心期刊100多篇)、SCI论文4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专利1项、著作权2项。

调结构,促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进入新时期,地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对此,湖南省地调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用新视角、新理念探索转型发展新方向,调结构,促转型,推进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队伍结构。近年来,传统地质工作锐减。对此,湖南省地调院积极主动转型,2019年上半年,成功实现岗位转型近100人,转型方向为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领域,使人才队伍结构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新需求。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产业转型大文章。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围绕服务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承担了湘潭市谭家山煤矿区和湘潭市本级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前,谭家山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治理恢复,实现了“百年老矿区”的蝶变新生。牵头并具体实施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为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全省抗旱找水勘查部署,有效解决了干旱区及贫困地区老百姓的饮水难题,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牵头全省土地质量调查,积极推动当地富硒农产品基地申报,为当地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承担了湖南省及西藏自治区多个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一批乡镇、村庄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科学依据。牵头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承担实施了常德、益阳等城市地质调查及三维地质建模,为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高效支撑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承担了省内多个县1∶1万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估,以及一批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及应急处置任务。大力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开展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垃圾填埋场选址及检测调查、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生态区矿业权退出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聚焦资源安全保障,推进关键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新时期,湖南省地调院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主动担当作为,聚焦资源安全保障,推进关键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围绕打造湖南千吨千亿黄金产业,牵头承担了湖南省江南古陆(“金腰带”)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1~2025),助推江南造山带找矿突破计划纳入省政府、国家层面。聚焦清洁能源及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牵头承担了湖南省“三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1~2025),在湖南圈定了一批有重大资源潜力的找矿靶区。牵头全省建筑用砂石骨料和特色新型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全省砂石资源供给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地方特色绿色产业发展需求,在湘南资兴、汝城等地,探明高档饰面石材资源量2576万立方米、石英质玉石矿资源量15万立方米、七彩石(观赏石)资源量400万立方米,以及硅石矿资源量10203万吨,为打造湘南新型建材、宝玉石和观赏石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征程,风正时济好扬帆;逐梦想,策马扬鞭奋力行。用梦想点燃创新激情,用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湖南地调人定当不忘地质初心,践行责任使命,继续策马扬鞭、笃定前行,奋力谱写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